漢家特有的東、西二宮共治天下,太后、天子共掌大權的二元制度,便是如此。
——有利有弊,所以《不差》。
既然《不差》,那就先用著,沒必要去改。
在這樣的背景下,劉榮冒然提出‘後宮不得干政’這六個字,其實,是冒了很大的風險的。
即便已經順利成為了太子儲君,初步掌握了政治‘發聲權’,這六個字對劉榮而言,也同樣足夠冒險。
但最終,劉榮依舊這麼做了。
因為不這麼做的話……
“不早點籌謀佈局,待日後那句‘老狗’問世,一切,可就都晚了……”
緩緩自宣室殿外的長階走下,劉榮面上神情,只一陣說不清的惆悵。
——方才,劉榮為天子啟的最後一問,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以慄姬對劉榮的慈愛為基礎,以慄姬對劉榮‘言聽計從’為切入點,爭取以日後的慄太后,來作為漢家‘後宮不得干政’的開端!
毫不誇張的說:劉榮這個答案,幾乎是把天子啟驚的外焦裡嫩,愣是沒把下巴給嚇掉!
“猜想過太子,或許會語不驚人死不休;卻不曾想,竟會到這般地步……”
這是天子啟的原話。
天子啟不理解,並大受震撼。
有那麼一瞬,天子啟也很心動!
因為天子啟想到:如果漢家不是二元整體,而是有劉榮這句‘後宮不得干政’,那自己無論是推動《削藩策》,還是平滅吳楚七國之亂,都不需要苦心積慮的算計自己的母親。
沒有太后掣肘,天子啟也可以做很多原本想做,卻礙於東宮太后而沒能做成、暫且擱置的事。
但很快,天子啟便反應了過來:這是自己的本能。
這是自己對權力——對獨掌天下大權的渴望。
作為一個肉體凡胎的人,劉啟可以,也必定會有這個渴望。
但作為漢家的君王,卻絕不能將這個渴望變成現實。
——很美好。
劉榮構築出的那個場景,那個沒有太后掣肘、天子可以為所欲為的場景,很美好。
美好到冷血如天子啟,都不免為之心動。
但作為一個足夠冷血、足夠合格的帝王,天子啟很清楚:不行。
漢家的天子,不能完全沒有太后的制衡。
就如天子啟自己的皇帝生涯:在強大到足夠鎮壓太后之前,漢家的天子,不能從坐上皇位的第一天開始,就完全沒有掣肘。
皇帝可以獨掌大權;
但在獨掌大權之前,必須經過‘鎮壓太后’的過程,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已經足以壓的太后——如故薄太皇太后那樣避居深宮。
先帝如此;
天子啟如此;
漢家的後世之君,也應當如此。
“不過,好在沒有直接否定,而是讓我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