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沈惟敬一行從開城出發,準備趕赴王京同倭國人議和。朝鮮方面為沈惟敬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
“上差,兩位王子就拜託您了,還望您多多費心,務必說服倭國人放回他們。”面對失去的幾千裡大好河山和兩位懦弱無能的王子,朝鮮國王李更看重的是兩位王子的安全。
“放心,放心。一切全都包在我身上。請回吧。”沈惟敬對眼前這位有些婆婆媽媽的朝鮮國王有些厭煩,他翻身跨上戰馬,揚鞭策馬而去。
幾天後,沈惟敬一行到達位於王京城北側北橢山上的明軍大營。
沈惟敬雖然是第一次涉足官場,但對於此次和談任務的重要性,他還是非常清楚的。從踏上朝鮮大地的那一刻起,他就非常清楚,此次朝鮮之行,有兩位大明的重量級人物是必須要在和談之前見一見的。
這兩位重量級人物就是目前身在明軍大營的入朝明軍提督李如松和錦衣衛指揮使駱石印。兩人不但在官級上要高出沈惟敬很多,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兩人對朝鮮境內方方面面的情況瞭解甚多。
所以,精明的沈惟敬無論如何也不會忘掉這兩位重要人物對於此次和談的重要性。
對於主張用武力解決朝鮮戰事的李如松來說,對朝廷做出的和談決定,他從內心深處是持反對意見的。只不過聖命難違,李如松只得保留自己的意見。基於此種心態,李如松對於和談使節沈惟敬的到訪顯得極為冷淡,簡單的幾句寒暄之後,兩人的會面就以沈惟敬的尷尬退出而結束。
沈惟敬和駱石印的會面相對於和李如松的會面來說,要相對融洽一些。
對於沈惟敬的背景資料,國內錦衣衛早已經透過自己的渠道傳到駱石印手中。他對於聖上為何任命這麼一位略懂幾句倭國語言的市井無賴擔任此次議和的正使,有著自己的理解:
倭國人雖然主動提出乞和,但並沒有表明他們議和的條件。如果此時直接派出朝廷中的重要角色前來王京同倭國人議和,在事先不明瞭對方條件的情況下,極有可能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和麻煩。
所以,在駱石印看來,此次朝廷派往朝鮮的這批議和使節,根本算不上正真正意義上的議和使節。充其量,頂多是一批打著議和使節名義前來試探倭國人虛實真假的先行官。
基於此,對於特地前來拜見自己的神機營遊擊將軍沈惟敬,駱石印並沒有太把他當回事。但是,礙於對方和談正使的招牌,駱石印還是決定姑且見對方一面,不管怎麼說,對於這位聖上欽點的議和正使,駱石印覺著從大面上做得還要說得過去才是。
“神機營遊擊將軍沈惟敬拜見指揮使大人!”進至駱石印的營帳內,沈惟敬單腿跪地,向坐在木桌後的駱石印行叩拜之禮。
“沈遊擊快快請起。”駱石印欠一下身子,抬手向沈惟敬示意道。
“多謝大人!”沈惟敬站起身來。
“石朗,快請沈大人坐下。”駱石印對站在一旁的石朗說道。
“沈大人,請坐。”石朗指著側面的一把椅子對沈惟敬說道。
“謝大人賜座。”沈惟敬大
步走到椅子前,坐了下來。
石朗坐在沈惟敬對面的那把椅子上。
“沈大人遠行勞頓,辛苦了。”駱石印這才抬起頭來,仔細打量眼前這位所謂的“市井無賴”。
讓駱石印頗感意外的是,眼前的沈惟敬並不是他所想象的那樣猥瑣賤卑,相反,乍一看起來,這位沈惟敬反倒給人一種不卑不亢器宇軒昂的感覺,而且剛才那幾句寒暄語言也算是得體適格。駱石印對沈惟敬產生一絲好感。
“下官身負聖恩,前來朝鮮議和,自當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敢有絲毫懈怠。不辛苦。”沈惟敬目光炯炯,注視著駱石印答道。
“聽說沈大人早年曾經到倭國經商,對於倭國各階層特別是上層人物頗有了解。”駱石印對沈惟敬說道。
“說不上非常瞭解,只是有些瞭解而已。正是基於下官的這一點,兵部尚書石大人才向聖上舉薦我擔任此次和談的正使。”有了和李如松的那次不愉快的見面,沈惟敬吸取教訓,適時地在官級遠高於自己的駱石印面前搬出兵部尚書為自己打氣。
“沈大人口若懸河,一表人才。石大人真是慧眼識珠呀。”見沈惟敬推出兵部尚書,駱石印自然要稱讚一下對方。
“多謝大人誇獎。下官此次前來,一是特地拜訪指揮使大人;二是懇請指揮使大人對下官的此次王京之行指點一二。”
“指點談不上。沈大人對倭國人的瞭解遠甚我等。聖上既然委任你為議和正使,沈大人儘管施展才華,全力去做就是。到時候,我會派出這位石千戶隨你一同前往,他會全權負責你的安全問題。”
石朗還沒有被赦免罪行,也沒有官復原職,但駱石印還是以錦衣衛千戶統領的官職向沈惟敬引薦石朗。
“多謝大人關心。”沈惟敬先是向駱石印致謝,然後轉向坐在自己對面的石朗拱一拱手。
石朗沒有說話,只是拱手向沈惟敬還禮。
“沈大人還有什麼需要我等效勞的?”見該說的話已經說完,駱石印下逐客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