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石印、施天濟等五人相繼順著繩索下到洞底。
“大人,從火把火苗偏向來判斷,這地下河道應當與外界相連。我們順著河道走,應當能夠找到這地下河道的出口。”石朗對駱石印彙報道。
駱石印曲下身去,觀察一下腳下潮溼的河道。從腳下鵝卵石的光滑面可以看出,前面的方向應當就是水流流出的方向。
“大家跟著石朗往前走。”駱石印命令道。
石朗舉著火把,順著河道向前走去。其他人跟在後面。
河道雖然彎曲,但腳下的鵝卵石河床卻相對平整。在火把的照耀下,一人多高的石壁和洞頂全都光滑異常,顯然是河水長期沖刷的結果,這說明,這河道在汪水季會被從上游奔湧而下的河水注滿。
“這還得走多遠啊,俺已經餓得受不了了。”施天濟走在隊伍的最後面嚷道。
是啊,自從早上從牙山鎮出發後,這一路奔波,算一算此時應當已過中午。小分隊員們滴水未進。
“快了,老施,再堅持一會兒。說不定我們出去後,這洞的出口處正好有一家酒肆。到時候,你就可以大吃特吃一頓了。”謝元說道。
“你這水蛇腰,就知道拿俺尋開心。有哪家酒肆能開在這荒郊野外。你以為俺傻呀!”施天濟本來肚子餓得咕咕叫,謝元的話頓時勾起他的怨怒。
“老施,話可不能這麼說。說不定這洞口處正好是一處風景名勝區或者是一處交通要道,有這麼個把酒館、食坊也不是沒可能。”石朗走在隊伍的最前面說道。
“施大哥,咬牙堅持到出洞口,總能找到吃飯的地方。”葉茹柳說道。
“好好好,堅持堅持。俺是沒啥意見,主要是這肚子老是給俺提要求。”施天濟接著葉茹柳的話說道。
“李參將,你對這附近的人情地貌熟悉嗎?”駱石印問李如珠。
“這牙山地界峰巒相連,綿延數百里,而且地下多溶洞暗河。處在這縱橫交錯的地下洞穴河道內,一般人根本辨不清方向位置。”李如珠聽出駱石印話內之意是問他出此洞口後洞外的情景,便說道。
“看來我們所處的位置到底離牙山鎮有多遠,也很難判斷。”駱石印像是在自言自語,又像是在向李如珠求證。
“應該……是吧。不過……也不會太遠。”李如珠似是而非地答道。
“大人,前面是一處出口。”石朗手舉火把,發現前面不遠處現出一處不規則的低矮洞口。
大家紛紛走上前去。低頭檢視眼前的矮洞。
這是一處不到半人高的洞口,洞壁雖不規則但卻和大家走過的河道的石壁一樣光滑。
石朗將手中的火把舉進洞內,大家全都聚上去,探頭觀看。
原來,這處洞口是一個洞門,洞門內的景象令大家眼前一亮。呈現在大家眼前的,是一處巨大的熔岩洞廳。由於火把亮度有限,大家根本看不清洞廳的全貌。但就目所能及的範圍來看,前面洞廳之大,恐怕是六人從未見過的。
洞門下方是一處直上直下約兩丈高的峭壁,峭壁的下方是一處深坑,坑內一汪深水隱約可見,它應該是河水經此洞門後下洩衝擊而成。
洞內左側是個圓形的側洞,側洞不深,應該是蜿蜒地通向下面洞廳的。側洞和大家身前的洞門之間是斷開的,兩者相距約有一個跨步的距離,下面是黑洞洞的洞底。
石朗一隻腳跨進洞內,斜著身子將手中的火把伸進左側的側洞內。燃燒的火苗出現明顯的內傾。
“大人,應該可以下去。要不我先下去探一探路。”石朗將身體縮回來,對駱石印說道。
“好,去吧。多加小心。”駱石印同意了石朗的請求。
施天濟接過石朗手中的火把,將火把舉在洞口,為石朗照明。
石朗縮身跨過洞口,藉著腳下一塊狹小的石塊,手腳並用,跨進側洞內。
不一會兒,大家看到石朗已經站在下面洞廳的一株石筍旁。
“下來吧。側洞內是一條向下的石階,可以直接下到洞底。”石朗喊道。
大家學著石朗的動作,依次跨進側洞,下到洞廳內。
施天濟和駱石印是最後兩個進到側洞內的。具體的的動作程式是:施天濟先將手中的火把交給駱石印,然後跨進側洞內,將駱石印遞過來的火把接住,在側洞口舉起火把為駱石印照明。駱石印最後一個進到側洞,和施天濟一同下到溶洞洞廳內。
洞廳內的景象蔚為壯觀。整個洞廳看起來氣勢宏偉。洞廳的底部是一條寬闊的暗河,水面上密佈形狀各異的石筍,有的如仙人指路,有的像神猴託桃,他們中高的已經抵達洞頂,矮的則剛剛露出水面。
洞廳最高的地方遠遠超過三丈。洞頂密佈大大小小的鐘乳石和鵝管石。不停地有水滴從洞頂順著鐘乳石滴落到下面的暗河內,發出清晰的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