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匹戰馬沿著崎嶇的山路向北奔跑了大約三刻鐘的功夫,前面來到一處峭壁。沿著峭壁右側谷底繞行過去,右前方矗立著一座高聳入雲的山峰,這就是牙山的主峰——飛來峰。
要說這飛來峰名字的來歷,源自一段美麗的傳說。
相傳遠古時期,牙山一帶戰亂四起,民不聊生。牙山的百姓為躲避戰亂,紛紛拖家帶口躲進深山老林之中。其中有一戶人家,是一對父女,父親年老體衰,重病染身。女兒名叫雲姬,年方一十六歲,生得亭亭玉立、美若天仙。
父女兩人這一天相扶相攙著走在牙山坑窪不平的山路上,企圖躲進山中躲避戰亂。走著走著,老父親實在走不動了,父女兩人便坐在一棵古松樹下休息。
一路走來,父女倆從家中帶來的糧食和水已經用完。看著不停咳嗽氣喘的老父親,雲姬心痛萬分,她囑咐父親坐在原地不要亂動,然後,一個人爬到不遠處的一處山坡上採摘野果。當她滿頭大汗地兜著一兜野果回來時,老父親已經氣絕身亡。
雲姬不相信父親的死亡,不相信深愛自己的父親會拋下她不管。她口中不住地呼喊,用力搖晃著父親的手,希望父親能夠醒來。
可父親冰冷的身體告訴她——父親已經永遠地離開了她。
雲姬抱著父親的遺體,禁不住號啕大哭。她的哭聲驚動了從此路過的一位山神。山神望著痛哭不已的雲姬,心生愛戀之意。他搖身一變,化作一為翩翩少年出現在雲姬面前。他幫助雲姬埋葬了父親,並且領著雲姬找到一處位置不錯的山坡,幫雲姬用山中的木材搭起一座別緻的小屋小院,使雲姬在山中安頓下來。
雲姬從來沒有獨自一人生活過,而且在這荒涼的大山中,危險四伏,她便請求山神化作的少年留下來陪伴自己。
山神知道自己如果答應雲姬留下來,就會觸犯天條,惹怒天神帝釋天尊。可看著雲姬孤苦伶仃的樣子,山神便答應了她,留下來和雲姬作伴。
兩人相伴一起打獵勞作,共同建造他們居住的家園。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雲姬對山神化作的少年心生愛意。兩人便結為夫妻,在他們共同建造的家園中,過著幸福的生活。
後來,此事被上天的帝釋天尊知曉,天尊大怒,派出兩位天將前來捉拿山神。山神迫不得已,只得向雲姬坦陳實情。
望著已被兩位天將捆綁的丈夫,雲姬死死抱住丈夫不放手,苦苦哀求兩位天將放過自己的丈夫。
兩位天將被雲姬的一片真情所感動,便沒有強行帶走山神。兩位天將商量一下,決定其中一人留下來負責看守山神,另一位火速向帝釋天尊稟明實情,請求天尊的發落。
天尊感念雲姬的一片痴情,便給了山神兩個選擇:其一,迴歸神位,從此不再涉足凡間;其二,可以永遠和雲姬作伴,但作為應當遭受的懲罰,將被壓在他和雲姬共同生活的小院附近的山下,永世不得超度。
山神捨不得雲姬一人孤單地生活在大山之中,便毅然選擇了天尊給與的第二項選擇。
雲姬知道自己的丈夫竟然為了能夠與自己永久相伴,而甘願被永遠地壓在山下後。痛苦地緊緊抱住丈夫,唯恐自己一鬆手就永遠見不到丈夫了。
兩位天將等雲姬和丈夫話別完畢,便將天神從雲姬懷中強行拉出。
只見天宇間一道閃電劃過,伴隨著隆隆的雷聲,一座高大的山峰從天而降,將山神重重地壓在山下。
後來,為紀念自己的丈夫,雲姬自費在壓著自己丈夫的山峰上建了一座山神廟。每當懷念丈夫,雲姬便去到廟中祭奠,直到終老。
後世人們為紀念這位捨生取義的山神,便將壓在他身上的山峰取名飛來峰。
駱石印等一行人在大虎的引領下,和李舜臣的母親一起,穿過山坡上隱秘的森林,直到天黑時分,才攀到飛來峰峰頂。
一路上,經過李如珠的介紹,李舜臣的母親知曉了駱石印等人的身份和此行的目的。她一聽說是大明宗主國的英雄前來相助,本想對駱石印等人施以大禮,但被駱石印勸住。對於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駱石印內心是充滿無限敬意的。一路之上,他始終以恭敬的態度,親切地和李舜臣的母親交談。從李舜臣母親的口中,瞭解到了一些有關李舜臣的情況。
李如珠和他的大伯大虎走在一起,兩人無非是談些關於家族裡的家長裡短。從談話中李如珠得知,自從大伯跟著三奶奶上山後,經常被派到山下刺探倭軍情報,他時常裝扮成瘋癲老漢的樣子,混跡於鎮上的角角落落。這一次就是他發現倭軍的行動後,上山報的信。
“大伯,今天在鎮上見到你蓬頭垢面的樣子,我還真沒認出你來。”李如珠對大虎說道。
“我也沒認出你來。出去這麼多年,樣子變化挺大,看來有出息了。唉!當年大伯要不是整天泡在酒缸裡,說不定也能像你一樣,憑著一身本事博取個功名啥的。可現在已經年歲大了,說啥也白搭了。如今只能跟著三嬸子打打倭國人,算是為鄉里的百姓做點實事。
“這不,今天我在鎮上看到倭國人到這來騷擾百姓,就趕緊回山報信。本想借機多殺幾個倭賊,解救鄉民。哪成想,卻中了倭賊的奸計,差一點讓三嬸落到敵人手裡。”大虎邊走便有些沮喪地說道。
“大伯,這也不能怪你,誰知道倭國人會來這麼一處呢。以後多加點小心就是了。”李如珠安慰大虎。
“咱們家族中可以說個個英雄,就是你那不成器的爹……唉,不提他了。”大虎說到自己的二弟,氣就不打一處來。
“真不知我爹是怎想的。非要當倭國人的保長。”
“好了,不提你爹這個窩囊廢了,今晚咱爺兒兩好好喝兩杯。”
“行。”
登上飛來峰頂,回目遠眺,牙山鎮的全貌一覽無餘。遠處的插橋湖和牙山湖就如牙山鎮的兩條透明的翅膀,在晚秋的黃昏中顯的虛無縹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