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說:“好了,好了,別捉弄這孩子了。”
停頓了下,奶奶對吳真實說:“加油努力搞就好,之前看你的情況確實是有些擔心呢。”
自然,聽著這話,吳真實又感到了心頭一暖。
回過頭來,拿起課本又仔細的鑽了起來。
李老師說過,後面這文章要好好看。
拿著一看,吳真實發現,這文章似乎是自己比較熟悉的內容。
畢竟,《三國演義》已經過了太多遍,而接下來的課文《楊修之死》則是其中比較有趣的片段。
簡單的來說,這楊修就是有點恃才傲物了。
所以在曹操面前就賣弄了起來,但是,似乎罪不至死啊?
畢竟,禰衡在曹操面前其實做過更加過分的事情。
但是,最終曹操還是願意給禰衡一條活路的。雖然,天有不測風雲,劉表最終將禰衡送到了墳墓。
於是,仔細的看了看,最終也沒明白為什麼楊修要死。
自然,這其實是之前看《三國演義》的時候就有過疑惑,但是由於更加重要的情節比這個多太多,所以最終也沒有花時間來研究這段。
而這個時候,課本將這段單獨列了出來,自然就說明這段內容也不是那麼簡單的。
但是,簡單的分析似乎也還是分析不出內容來。
最終,翻開禰衡之死的內容也只找到禰衡的一句話來聯絡兩人。
即那句“大兒楊德祖,小兒孔文舉。”
自然,這句話又聯絡到了孔融。
而孔融也是死於曹操之手的。
繼續思考,吳真實發現,孔融之死也顯得不科學。
畢竟,這麼七歲讓梨的忠孝人士,按理說,曹操不該殺啊?
再一想,似乎殺也是情有可緣的。
畢竟,孔融和楊修死的時候都是曹操將北方統一之後。
由於一開始樹立的旗幟是匡扶漢室,所以曹操手下這批人分不清哪些是自己人,哪些是終於漢獻帝的。
隨著許昌和洛陽等地的一次次的謀殺活動越來越隱秘,曹操可能也逐漸認識到了這些人的危險。
而楊修的父親楊彪則是屬於漢臣,所以很可能就是必須剷除的物件。
這麼一理解,似乎就解釋得通了。
畢竟,北方統一之後天下十有其八,整頓內務恢復生產才是當務之急。
而整頓內務的第一步自然就是要分清楚哪些是自己人,這麼一來,楊修等人自然就是非死不可了。
但是,事情似乎並不完全是這個樣子。
吳真實越來越感覺可能還有其他的事情。。
但是,一時間似乎想不到了。
於是,只好在老吳的呼喚中上床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