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爺爺轉過身去,開始翻房間的書櫃。
自然,吳真實馬上就開啟了房間的燈。
經過了一番折騰,一本很舊的《諾貝爾傳》從書櫃的最低層翻了出來。
爺爺氣喘吁吁的拍了拍灰塵後笑著說:“好了,這本《諾貝爾傳》拿去看看吧。”
於是,吳真實接下來的幾天時間,算是穿越了時空,來到了諾貝爾所在的時代。
這是個非常紛亂的年代,隨著普魯士的崛起,整個歐洲的力量顯得越來越無法平衡。
一方面,列強在全世界爭奪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另一方面則是歐洲的力量越來越無法平衡。
瑞典隨著幾次與沙俄的角逐導致國力的下降,於是逐漸退出了波羅的海的角逐。
不過沙俄,普魯士,奧地利和奧斯曼在歐洲東部地區的碰撞卻越來越激烈,整個巴爾幹半島的情況越來越顯得緊張,即使將波蘭進行了瓜分,也無法緩解。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諾貝爾開始了傳奇的一生。
自然,從出生開始,諾貝爾就和軍工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父親的言傳身教使得諾貝爾很快就走上了軍工業的道路。
由於炸藥處於當時軍工業的利潤頂端,所以諾貝爾把畢生的精力幾乎都奉獻給了炸藥。
不過,整個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由於邊上的這些國家都有著很大的野心,所以訂單從不缺乏。
在巴爾幹半島進行的克里米亞戰爭,沙俄連續不斷的訂單一下子就讓諾貝爾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不過,當時的炸藥確實是不太安全。因為在大自然的條件下,很容易就能達到爆炸的臨界點。
雖然硝化甘油擁有非常好的效能,不過穩定性確實比較差。
所以,工人的失誤,甚至小小的一個菸頭都可能使得炸藥廠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
於是,諾貝爾的弟弟就在一次非常嚴重的事故中喪失了生命,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打擊。這樣一來,在瑞典的工廠被迫關停。
由於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歐洲處於相對和平的階段,所以接連不斷的事故讓所有的硝化甘油炸藥廠都關停了。畢竟,沒有戰爭各國政府為什麼還要冒著危險生產這種難以儲存的炸藥呢?
自然,前車之鑑,後事之師。諾貝爾開始不斷的尋找製造更加穩定安全的炸藥的方法。
不過,從硝化甘油開始拓展的一系列研究危險重重,畢竟研究炸藥是一項常人無法想象的事情。
實驗室毀了多少次,諾貝爾究竟受過多少次傷,這些人們無從得知。
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還是獲得了收獲——相對安全的炸藥發明了出來。由於生產上確實比以前的炸藥要安全很多,於是馬上在整個歐洲推廣開來。
接著,隨著一系列的新型炸藥的推出,諾貝爾成為了歐洲最富裕的實業家之一。
但是,到了四十歲的時候,諾貝爾逐漸開始了反思。
似乎,逐漸開始熱愛起了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