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呢?然後怎麼了呢?”比較性急的同學已經大聲的問了起來。
確實,李老師說的這個故事似乎是有些無聊,而且沒有什麼非常明顯的笑點。
“好了,別吵,接下來就是出現問題的地方了,這個鸚鵡是一個誠實的鸚鵡。”李老師說。
接著,李老師乾咳了兩聲示意大家安靜下來。
於是,那些顯得性急的同學也耐下了性子。
“畢竟,教會了鸚鵡兩句話已經不容易了,於是我就開始了教預定的最後一句話‘我會飛。’”李老師繼續慢悠悠的說。
停頓了一下,李老師繼續說:“不過,到了這裡就出問題了,這隻誠實的鸚鵡居然沒有繼續和之前一樣的復讀。”
接著,李老師換了一個語氣說:“誠實的鸚鵡聽了這句話就冷冷的說了三個字‘你放屁!’。於是,就有了剛剛那個聲音。”
聽到這裡,大家自然就明白了李老師的這盤棋,於是笑得更猛烈了。
雖然這個故事本身的意境並不很高,甚至原文吳真實都在某本雜誌的附錄都有看過。不過,這都架不住李老師優秀的演繹能力。
本來稍顯俗套的劇本被李老師掌握得非常到位,一下子就讓六班的同學們笑了起來。
接下來,李老師則說起了關於諸葛亮的一個小插曲,李老師用深厚的說書功底講起了諸葛亮出山前的一段的《三國演義》中的內容。
這是是從司馬徽開始的一段小故事。
因為劉備的二弟—關羽是個熟讀春秋的文韜武略並存的人,所以對於如此年輕就自比於管仲樂毅的孔明的能力有些懷疑。
不過,隨即諸葛亮的老友—水鏡先生司馬徽馬上就送出了一記神助攻,把諸葛亮和“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進行了一番比較來抬高諸葛亮的身價。
就在大家都聽到興頭上的時候,李老師突然停止了繼續說書,轉而問起:“大家覺得這中間有什麼問題嗎?”
孩子們聽到這裡自然開始回想起之前李老師所說的話,不過似乎都沒有在這情節中發現什麼問題。
看過好幾遍《三國演義》的吳真實也沒有發現中間有什麼問題。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過了三分鐘後陳全舉起了手。
於是,李老師笑著說:“這位同學,站起來說說吧,這段有什麼問題。”
陳全站起來笑著說:“這個司馬徽說的話,在我看來有問題。”
李老師笑著說:“好,是什麼問題呢,仔細點說,讓大家都來聽聽你的見解。”
陳全說:“這個時候,還是東漢末年,漢獻帝還在位,所以不應該直接這麼說漢朝400年。”
李老師笑著說:“好,就是這樣,要帶著問題讀書,這樣就會發現很多問題,與此同時自己也就有了進步。這位同學非常棒。”
停頓了一下,李老師繼續說:“由於《三國演義》是一本通俗,主要的價值在文學上,所以為了對仗工整將姜子牙和張子房一起用來抬高諸葛亮的身價無可厚非。”
“不過,我還是希望大家在往後的日子裡讀書不要囫圇吞棗,要做到邊讀書邊思考,這樣才能真正從書本中汲取營養。”李老師繼續說。
這時吳真實才發現,雖然自己有看了很多遍《三國演義》卻對裡面的很多內容缺乏仔細的思考。
充分的領教了語文老師的手段後,孩子們對於其他的任課老師自然就開始期待了起來。
快要下課的時候,李老師要求道:每個同學都要準備一個很厚的筆記本,堅持摘抄《新華字典》中的內容,特別是其中的成語部分。
下課後,李老師之前說的那個‘誠實的鸚鵡’的這番操作被同學們不斷的模仿,但是,大家都沒法達到李老師的這個效果。
不過,互相之間蹩腳的表演也非常有趣。
第二節則是地理課,上課的老師顯得比較嚴肅,眼鏡裡透露出寒光,踏著老尖的高跟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