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夢境記憶中,關於《死亡擱淺》這款遊戲,可以說是有著非常極端的兩種爭議。
喜歡的人將其奉為神作,不喜歡的人稱其為辣雞。
最直觀的一個例子,那就是有媒體給予了滿分十分的評價,一樣也有媒體給了一個剛過及格分的評價。
雖說媒體的評分笑笑就好了,畢竟有一些充滿了編劇與製作人傲慢的遊戲,同樣也能夠在公關下拿到10分的滿分評價。
並且表示玩家欣賞不來,那是玩家的品味有問題。
但卻沒有如同《死亡擱淺》這樣的特別。
在楊晨看來的話,之所以《死亡擱淺》如此的特殊,一方面是跟其遊戲有關,另一方面也是跟夢境記憶中的製作人小島秀夫脫不開關係。
因為在《死亡擱淺》裡面充斥著許多獨特的點,屬於小島秀夫的一個特點。
那就是足夠的裝逼,足夠的讓人感覺到酷炫。
最直觀的一個例子,那就是一段段不明覺厲的名詞。
例如在《死亡擱淺》裡面的一場大災難名為‘死亡擱淺’對應遊戲的標題。
同時在這種災難事件中產生的獨特生物名為‘擱淺體(beached thing)’,這其實沒有什麼,但是遊戲裡面對其稱呼卻要用BT來進行簡稱。
對於一個東西進行簡稱,這其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例如《魔獸爭霸》裡面的劍聖,英文為Blade Master,玩家就會簡稱為BM。
&non Hunter,玩家也會將其簡稱為DH。
但這些都是玩家來進行的一個簡稱,而《死亡擱淺》中則是屬於官方的一個簡稱,至於為什麼?
很簡單,因為足夠的裝逼。
同時遊戲中的BT死亡之後,留下的物質則是被稱為開羅爾物質,開羅爾物質飄散到空中的雨則是被稱為時間雨。
開羅爾物質所建立的網路連線雖然叫開羅爾網路,但連結的連結器卻叫做丘位元連結器。
除此之外遊戲裡面還充斥著大量專屬的名詞,例如虛爆、冥灘、米爾人、滅絕因子,還有肉身與靈魂則是用古埃及的一個概念,以‘赫’與‘卡’來形容。
當然這些名詞的背後,都有著獨特的一個含義。
例如所謂的‘開羅爾’來源於古希臘語中‘手’的意思,而開羅爾物質的形狀反應到遊戲裡面就是手。
其飄散到空中形成的雨水叫時間雨,是因為這個雨水能夠讓物質瞬間老化。
而這種不說‘人話’的模式,也讓整個遊戲擁有了一種獨特的神秘感,同時也十分的炫酷。
對於楊晨來說的話,他倒是挺喜歡這樣一個風格的。
包括當初製作《合金裝備:幻痛》與後面的系列時,楊晨還為此專門去學過一段時間的電影知識。
並且在後面還參與了《生化危機》跟《寂靜嶺》電影的拍攝。
實際上大多數的遊戲裡面,基本上也都會有類似的東西。
只不過小島秀夫所監製的遊戲尤為突出。
也正是因為這種獨特的一個氣質,讓其喜歡的人瘋狂迷戀,不喜歡的人瘋狂貶低。
畢竟偉大的周樹人先生曾經說過:莫裝逼、裝逼遭雷劈。
而小島秀夫所製作的遊戲,無論是人物的塑造設定,還有世界觀的一個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