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業內,一線大廠基本上都在進行雲遊戲技術的探索。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體現在畫面效果上面了。
而各大廠商的目標也相當明確,那就是瞄準單人遊戲這一塊。
畢竟多人模式這一塊需要涉及到的東西有一些多了,在多人模式能不能夠撐得住是一個關鍵的問題。
之前《星雲遊戲:GO》這款遊戲,雖然是多人模式,但內裡的資源卻並沒有玩家想象的那麼大。
只需要載入寶可夢的模型就額可以了,而多人遊戲的話各種地圖還有地圖裡面的美術材料這些,佔用的資源可要大的多了。
而針對星雲遊戲《仙劍奇俠傳》還有《最終幻想》這兩款遊戲的話,各大廠商也是大概猜出了星雲遊戲的想法。
那就是發揮雲遊戲技術最大的優勢,提升畫面水平,否則的話也沒有辦法解釋為什麼星雲遊戲會選擇RPG題材。
但同樣這也算是一把雙刃劍,RPG類的遊戲,可以說是遊戲發展以來歷史最悠久的一種型別了。
包括在電子遊戲還沒有出現之前,朋友聚會的桌子上就出現角色扮演類的遊戲專案了。
可跟製造業以及奢侈品這些品牌不同,遊戲不是歷史越悠久就越好玩的。
目前遊戲界主流的就是沙盒遊戲、開放世界遊戲,甚至還有一部分的玩家,只是單純的認為遊戲裡的世界越大,那麼就代表遊戲的內容越豐富、越好玩。
不得不說,某種程度上,玩家的心理其實是很相近的。
例如二三十年前,剛剛進入網路時代,遊戲也正處於興起的時代,大多數玩家對於好遊戲跟辣雞遊戲的區分,很大程度上就是從安裝包的大小來判斷的。
你這個遊戲竟然有10個G?那肯定是大作,肯定是超級好玩的遊戲!
你這個遊戲才1個G?什麼辣雞遊戲,白送都不要,還浪費下載時間!
甚至還有不少遊戲廠商,為了讓玩家覺得他們的遊戲‘很大’,還特意不使用最新的壓縮技術,讓安裝包看起來十分的大。
而發展到如今,大多數玩家也不是單純的只看容量大小了。
但遊戲裡面的世界大小,卻差不多也成為了衡量遊戲好不好玩的一個標準,當然這是對一些普通剛剛接觸遊戲沒多久的玩家來說。
不過也並不是說這種一條線走到底的遊戲,真的就被開放世界這種自由探索的遊戲所取締了。
只不過對於遊戲品質的要求可以說嚴格多了。
例如《最後生還者》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了。
而星雲遊戲新作採用RPG題材的遊戲,這是對其實力的自信,覺得能夠做好RPG類的遊戲,講好一個讓玩家心動的故事,還是說單純的炫技,覺得光靠畫面效果就能夠壓制一切?
畢竟從畫面視覺效果上來說,如果是相同的製作成本跟資源,那RPG模式的遊戲,算是強於開放世界類遊戲的。
畢竟開放世界類的遊戲要打造出一個真實的世界,而RPG類的遊戲,只需要將故事路途中玩家所前往的諸多地圖環境打造的完美就足夠了。
………………
而在外界遊戲廠商,還有一些新聞媒體對星雲遊戲進行各種分析的時候。
楊晨則是帶著林佳一還有團隊中的眾人來到了尚海的東方明珠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