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相應的討論後,確定了關於《模擬人生》的合作,遊戲開發的相應工作差不多也分配完成了。
&ne還有嘉盛這一塊負責關於遊戲裡面的一些品牌授權。
星雲遊戲的話則是負責遊戲的內容開發,而UEgame這邊的話則是進行一些輔助,例如此前開發的meta遊戲中的美術模型,將會投入到《模擬人生》中去。
當然這部分的美術素材,同樣會算作UEgame這邊的資本。
&ne已經十分習慣了,畢竟又不是第一次跟星雲遊戲合作了。
但嘉盛那邊的話,就感覺十分微妙了。
他們還是不是遊戲公司啊?
這直接讓他們去搞品牌授權,遊戲開發的內容跟他們完全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ne那邊還負責了一部分的素材呢!
好歹他們嘉盛也算是一個老牌的遊戲廠商,雖然比不過UEgame跟你星雲遊戲這個後起之秀,但也不至於這樣吧?
要知道一開始的時候,他們嘉盛還打算藉著這個合作的機會去你們星雲遊戲偷學一手呢。
這公司內部簽訂了長約的員工都準備好了,結果他們根本就參與不進遊戲的核心開發?
除了去談品牌授權,順便意思意思的給星雲遊戲賬戶上面打了一份賬,順便派過去一個財務代表就沒事情了?
望著公司裡剛剛成立的一個關於以學習星雲遊戲為主題的工作群,嘉盛這邊默默的將其解散了,心裡很不是滋味。
對於那邊戲也開始多起來的嘉盛,楊晨是完全不知情,這時候的他正在跟內部的團隊進行著《模擬人生》的會議。
品牌這方面,就不用他們星雲遊戲搞了。
畢竟相比於他們星雲遊戲,這一塊的關係網資格比較老的UEgame還有嘉盛可以說是更有優勢。
至於行不行的話,這一點楊晨倒是並沒有太過於在意,除了一些比較特別大牌授權可能有點懸,大部分應該是沒有太大問題的,畢竟都是有過前例的。
而且退一萬步說的話,就算拿不到的話,其實對整個遊戲的玩法也沒有多大的影響,只不過玩家在涉及到這方面內容的時候,可能會降低一些沉浸感。
就如同賽車類的遊戲,同等的品質下,一款遊戲裡面擁有現實中的蘭博基尼、法拉利等豪車的授權,以及現實中的車型,而另一款遊戲則是完全虛構的車輛。
顯然前者能夠給玩家帶來的沉浸感要更加強一些,因為玩家的心裡面就有了一杆秤,什麼型號的車子要比什麼型號的車子效能更好,這就是一種沉浸感了。
‘以模擬人生為主題?’
‘不是單純的模擬遊戲嗎!?’
‘這感覺換一個框架的話,完全也能夠作為開放世界遊戲啊!’
‘開放世界比較難,這麼多單獨的玩法系統,到時候需要逐個載入,這就需要玩家進行資源調取讀條了,開放世界玩法的話,體驗可能比較糟。’
會議室裡面,看完楊晨完善好的設計方案,眾人小聲的交流著意見。
相比於夢境記憶中的《模擬人生》,楊晨在這上面的確做出了一些比較大的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