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於楊晨而言,他並不想要讓整個遊戲的劇情那麼具有爭議,還是一句話這是遊戲不是電影。
尤其是《戰地》從某種角度而言,他還是一款快節奏的FPS遊戲。
如果是電影的話,楊晨相信玩家在經過了大戰鏡頭過後,一群士兵在前往尋找瑞恩的路上,討論著他們八個人為了一個素未謀面的大兵,而付出生命危險是否值得的這一段劇情,觀眾會安靜的觀看,甚至也會在心裡面思考。
比如瑞恩是家庭的獨子,他的母親在家裡等待著他回家,那營救的八個人難道就沒有家庭了麼?
長官米勒家鄉的妻子,韋德的母親……
但作為遊戲的話,楊晨覺得相比於花上十幾分鍾看播片,又或者操縱著遊戲中的角色走在路上,相互對話劇情,玩家更想做的事情估計是直接跳過這一段的劇情,快一點踏上拯救大兵瑞恩的道路,跟敵方陣營計程車兵好好真槍實彈的幹上一炮。
所以相比於原本夢境記憶中電影,在拯救瑞恩這一條線上面,楊晨將其重要度給藏低了。
如果是RPG類遊戲的話,透過大量的文字與劇情演出,能夠讓玩家直接的感受到其中的東西。
但FPS的話,除非是如同《質量效應》與《輻射》那種本質上為RPG,表面只是披著射擊遊戲的皮,否則對於這一類遊戲太多的播片式劇情表現,並不是一個合適的選擇。
所以越來越多的遊戲,採用即時式的劇情表述,也就是玩家在去某個地方趕路的時候,同行的NPC會巴拉巴拉給你說一大堆這種。
在《戰地》裡面,劇情是為烘托戰場的表現而存在的,不是如同RPG的故事,作為主要載體,這一點楊晨還是非常清楚的。
要是將遊戲中玩家的戰場體驗縮減,轉而大肆搞深度故事,玩家會怎麼看楊晨不知道,但他可以肯定的是UEgame那邊肯定會流出眼淚。
…………
日子一天天推進,在全球玩家與媒體的期待目光中,《星球大戰》首先公佈了遊戲的上線時間。
九月初。
&ne那邊格雷森也得到了一個讓他鬆了一口氣的訊息。
《戰地》的開發比他想的要快的多,跟星雲遊戲那邊確定過進度後。
&ne不甘示弱,同樣公佈了《戰地》的發售期。
一樣是九月初。
同一天,甚至是同一個時間點。
如果是平常的話,這種3A級別的大作,而且還是同一型別,甚至題材都有點衝突的遊戲,別說在同一時間點發售了,相互隔個一兩個月,甚至兩家廠商私底下接觸,表示這個月你們來,下個月我們來,這種情況都不是沒有。
&ne跟艾派克,這兩家遊戲公司顯然是沒有那種默契的。
就是要真刀真槍的幹上一架。
對此楊晨倒是無所謂,做遊戲的錢是你出的,你不怕虧本我怕啥?
反正是白撿的錢,賺多賺少隨意咯。
但另一面艾派克方面北方風暴中的德普得知了這個訊息,抓著肥宅水的手不由得抖了一下。
你怎麼那麼快!
&ne宣佈的訊息,瞪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