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楊晨直播的目的勉強是完成了一半。
關於楊總玩遊戲到底菜不菜這個結論,玩家們還在討論,畢竟楊晨當天直播的操作雖然不強,但也不能夠說菜。
雖然連輸兩把,最後導致了訓練場重拳出擊,但楊晨覺得稍微會玩遊戲,而不是那種純粹自己顏值粉的玩家,應該都能夠瞧得出,那兩把雖然輸了但並不全是他的鍋。
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說,雖說沒有完全擺脫菜這個頭銜。
但是在宣傳遊戲上面,算是非常成功了。
而且最關鍵的一點,那就是讓大量的玩家們明白了這樣的一款遊戲到底是該怎麼樣玩的。
可能會感覺有點機械化,比如為什麼上路就只能夠1個人走,下路一定要2個人,還必須要打野。
可對於大多數輕度向的玩家們,實際上他們更多情況不會去主動的思考,而是被動的接受。
同時《英雄聯盟》這一型別的遊戲,明白英雄怎麼玩,跟怎麼出裝的遊戲體驗,絕對是完全不一樣的。
而且跟《DOTA》不同,DOTA是屬於明確告訴你怎麼玩,但受限於熟練度你依舊不會。
比如你跟一個新人說潮汐這種英雄皮糙肉厚,適合新人玩家,團戰的時候放個大招團控就行了。
沒錯,實際上這個英雄如果能夠發揮成這樣,團戰吸收傷害、並且放個好大那已經是非常完美的操作了。
可這些東西是需要裝備的,沒裝備跟等級的潮汐肉的起來麼?
肉不起來。
沒跳刀的潮汐能放個好大麼?
放不出好大。
而這些的前提條件那就是經濟跟等級。
對於一個新手而言,玩個潮汐可能到了後期還沒有野怪有用。
但在《英雄聯盟》裡面則是完全不同的了。
因為不存在卡兵跟反補的情況,只要新手玩家不是非要上去跟別人打,導致被別人殺瞭然後裝備碾壓。
只要一直慫著,吃經驗吃塔刀。
最後可能會落後對方甚至半個大件的裝備。
但卻絕對能夠發揮出自己的作用。
比如高階的英雄玩不來,但玩個石頭人又或者泰坦,依靠英雄特性。
充當吸收傷害的坦克,活著放出一個大招這些絕對還是能夠做到的。
因為跟《DOTA》的遊戲機制不一樣,前期靠技能後期技能更多隻是起到清兵線又或者控制的輔助性作用,更多的傷害還是依靠平A來打的。
而《英雄聯盟》中除了ADC大多數的英雄,傷害都是靠技能來打的,這就決定了一個關鍵。
只要你不是一秒躺,那你就能夠為團隊做出貢獻,比如讓對面少一個人的技能傷害。
算上殺你跟後續技能CD的時間,哪怕你一秒鐘死了,團戰贏了你都能夠拍著胸脯說,這波全靠你死了才團贏了。
告訴新手向的玩家們這遊戲到底該怎麼玩,其次如打野的思路跟後續楊晨在訓練場中展現的如盲僧跟牛頭等英雄的技能配合閃現,打出的炫麗操作則更是吸引了一些喜歡秀的玩家,跟一些真正意義上的高階玩家。
普通的玩家在第一次看見盲僧的R閃,跟迴旋踢,第一個反應就是:臥槽,這**太帥了!
而一些喜歡練技術的高階玩家,看見這個操作後,想到的則是實戰中這些操作到底有沒有用?
答案是肯定的,太有用了。
想想看,團戰僵持的時候,一個R閃把對面的C位踢回來秒了,那團戰勝率至少增加了一半啊。
高階勝負競技向的玩家看效果,普通玩家看視覺。
可以說楊晨直接讓《英雄聯盟》這款遊戲的玩法理念給提前了,而這對於遊戲體驗而言絕對是一種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