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臣公,既然大家都認為善者多於惡者,為何各地牢獄卻是爆滿,那就只能說明是刑律出問題了,難以劃定善惡。既然錯了,就要矯正,新秦律正是為此而修訂。與民修養生息,就不能讓他們成天擔心是否會觸犯刑律。”
“還有一事,前日蒙恬將軍來信催要軍糧,該如何籌措?”扶蘇暫停了一下後繼續問道。
“稟公子,此事應交由治粟內史籌辦”李斯回答道。
“我有疑問,煩請諸位解惑,不知這粟米來自何處?”扶蘇追問道。
群臣一臉疑惑,如此淺顯的問題真的需要問詢大家嗎。
“稟公子,粟米來自於百姓所交賦稅”有一名大臣站出來回答道。
“若是百姓都在牢獄之中,那這粟米從何而來?”扶蘇丟擲了最後的疑問。
群臣一臉尷尬,仍有人不死心地說道:“稟公子,臣以為即便將這些囚犯全部釋放,也沒有多少人,更別說有多少粟米了。”
“丞相李斯,就由你來給大家算一下這人和米的帳”扶蘇說道。
“諸位同僚,我大秦刑犯多達百萬,若按新秦律量刑,無罪之人可達八十萬,姑且只算人丁稅賦,每人交稅五十錢,可購得粟米一百三十萬石。而上郡大營所需軍糧用不了這麼多”李斯將詳細的資料包了出來。
百官面面相覷,顯然沒有人會想到新秦律還能產生如此巨大的利益,之前反對之人也不好再說什麼。按照大秦體制,扶蘇原本可以不用理會群臣的意見,直接推動新秦律落地。但是扶蘇並沒有那麼做,而是再三地詢問群臣的意見,並且耐心地給群臣解釋新秦律的好處。
“臣叔孫通贊成新秦律落地”叔孫通率先表態道。
眾臣疑惑的看著叔孫通,帶頭反對新秦律的是他叔孫通,怎麼第一個表態支援新秦律落地的還是他叔孫通,大多數朝臣開始鄙夷起叔孫通的為人。不過群臣中還是有李斯、蕭何這樣的聰慧之人存在的,很快就領悟了叔孫通的意圖。
“臣李斯贊成新秦律落地”
“臣蕭何贊成新秦律頒發”
群臣看到李斯等人支援新秦律,就一窩蜂地跟著表態支援新秦律落地,雖然不明白叔孫通、李斯、蕭何等人究竟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但是跟著表態總歸是沒有錯的吧。
扶蘇看到時機差不多了,便順水推舟地釋出詔命,促成新秦律落地。
“丞相,推行新秦律之事就交給你了。擢拔叔孫通、蕭何為廷尉,即日起整理大秦所有刑獄,以往案例均以新秦律度量刑罰,凡是新秦律裁定無罪者,盡皆釋放。”
待朝議結束,百官將叔孫通圍在了中間,紛紛指責叔孫通見風使舵。
“諸位,你們以為我見風使舵,我卻笑你們愚蠢至極。諸位可知公子為何要詢問我等對新秦律的意見。諸位莫不會真以為公子需要我等替他做主吧?以公子的權勢,完全可以避開我等將新秦律推行於天下。朝議時詢問我等只不過是公子想知道我等是否用心研讀新秦律,順便擺出重視我等意見的姿態。而提出異議最能證明我等對新秦律的重視,所謂深究才有異議。至於最後站出來支援新秦律落地,那就更簡單了,既然公子給足了我等面子,我等自當有所回饋,支援新秦律落地不就是公子最希望看到的回饋嗎?這麼簡單的道理都看不穿,難道諸位不是愚蠢至極嗎?”叔孫通說完推開眾人揚長而去。
待侍衛將叔孫通的話傳到扶蘇耳中,扶蘇會心一笑道:“這個老滑頭!”。不過心中也萌生出了要重用叔孫通的想法。
隨著新秦律頒發,大秦百姓終於告別了提心吊膽的日子,凡是扶蘇治下的郡縣,牢獄十室九空,百姓皆大歡喜,那些被新秦律判定無罪赦免回家之人,紛紛在家擺上香案,向長安方向磕頭拜謝,以感激扶蘇修秦律的恩德,更有甚者,將扶蘇視為神明,早晚焚香朝拜。
新秦律的落地也在悄無聲息地改變著扶蘇在百姓心中的地位,雖然大家都知道胡亥是皇帝,但是真心擁護的卻是公子扶蘇。劉季大軍在攻取南郡治所江陵時意外地遭到了守城軍民的頑強抵抗,大將樊噲戰死在江陵城下,此役徹底將劉季打懵了。之前攻城掠地時,城中百姓無不翹首以盼。如今為何卻遭遇如此頑強地抵抗。吃了敗仗的劉季只好無奈地撤回碭郡,繼續招兵買馬。
而江東項氏也好不到哪裡,之前每日都有不少秦地百姓攜家帶口前來投奔,最近幾日以來投奔的秦人卻是日漸稀少了。
要說誰最鬱悶,當屬偽帝胡亥,他治下的邯鄲郡武安縣老百姓起義後殺了縣令,將武安縣城獻給了公子扶蘇,這讓本來就想安於現狀的胡亥膽戰心驚,本來還有九郡的地盤,奈何碭郡剛被劉邦搶走,武安縣又歸了扶蘇。
“趙丞相,這個皇帝朕不當了,要不你來當好不好,我做你的丞相。說不定咱倆兒哪天就被這些亂民綁了送給我大哥了”胡亥一臉惶恐地對趙高說道。
趙高一臉黑線的看著胡亥,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自己選的路,跪著也要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