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319、沸騰了! (1 / 2)

一開始孟輝還擔心留比莫夫的身體能不能承受這麼長時間的飛行,而寧遠則毫不擔心的道:“你有反應他都不會有。”

開什麼玩笑,人家九十多歲的時候還坐十來個小時的飛機去美國,排演的就是七十年代轟動一時的《哈姆雷特》。

從71年首演,到80年主演維索斯基去世為止,哈姆雷特共演出兩百多場,這是大型話劇,每一場上千觀眾都爆滿。

不僅莫斯科,還受邀到歐洲其他城市巡演。

不過在維索斯基去世後,留比莫夫很久都沒有再排這出戏,其實83年他被邀請到英國排戲的時候,原本想排哈,但最後因為一些原因沒能成行,直到88年,他在西柏林的一個演員和導演的工作坊,終於如願重排了。

這個版本跟七十年代那個版本其實有不小的變化,也是留比莫夫新的嘗試,用他的話說:

“人是會成長的,包括審美、喜好,還有觀眾的興趣,都需要考慮,所以作品不可能一直沒有變化,否則你將會被觀眾拋棄。”

而這個版本,依然顯示出留比莫夫的才能,受到觀眾的追捧,其中就包括不少七十年代的觀眾,也是一片好評。

那個時候留比莫夫就已經七十多歲了,按說到了這個年齡,完全可以躺在功勞簿上迎接無數讚譽和崇敬,但留比莫夫沒有,反而推翻和顛覆,頂著七十年代那一版的光環去創新。

其實是非常大的冒險,稍有不慎就會把他推下神壇晚節不保,畢竟那是整個西方世界都推崇的經典。

更何況,他根本沒這個必要,七十多了還去折騰,圖什麼?

可他做到了,全新的版本不僅被觀眾接受,還好評如潮,隨後相繼在歐洲多國巡演,還在多年後去美國——那時候,留比莫夫已經年過九十了。

在寧遠前世,留比莫夫並沒有去過華夏,當他九十多歲,準備帶著那出《群魔》去華夏巡演的時候,溘然長逝。

《群魔》成了留比莫夫的遺作,最後也只是話劇來到華夏。

而華夏的觀眾們,也只能透過觀看話劇來紀念他。

不過這一世,因為認識了寧遠,因為重排這出《川省好人》,留比莫夫在八十四歲的高齡,受到華夏話劇院的邀請,第一次到訪華夏。

畢竟用寧遠,甚至孟輝的名頭邀請,遠不如華夏話劇院邀請來得鄭重,所以對外都是如此報道。

這樣一位戲劇大師過來,別說華夏話劇院,整個京城的戲劇界都沸騰了。

而京城人藝的那些大咖,瞬間就酸了。

在跟曹如龍打電話確認這件事的時候,人藝的臺柱子梁冠樺,那位未來的狄大人酸溜溜道:

“可把你嘚瑟的……”

曹如龍淡淡笑道:“不服你也可以把他邀請過去。”

梁冠樺:“……”

片刻後,梁冠樺才悻悻道:“早知道這小子這麼能耐,前年就該把他挖過來,要不然這會兒就該你心裡貓撓似的了。”

面對梁冠樺,曹如龍當然沒像對外說的那樣是話劇院邀請的,而是實話實說,只不過說了後,前幾年在京城戲劇節頒獎的時候,就看中寧遠的梁冠樺,這時候更鬱悶了。

曹如龍哈哈大笑:“你這是內心的獨白嗎?心裡貓撓似的,嗯嗯,我知道了,歡迎你過來拜訪留大師。”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