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之後,兩人挖出的大坑就有半人深了,兩人動作也停下來,抬頭看著林朔和A
e。
這兩人本來就瘦,如今這一看,就跟兩隻泥猴似的。
再一看兩人的挖得坑,章進就是直上直下,周令時想得周到一些,知道這坑要大。
因為坑要是太小,蘇家主這位未來的師孃,就要在這坑裡把身子團起來,撅著聽,那姿勢可不雅觀。
所以周令時刨得土,都是那種開疆拓土型的,不往深裡去,而是往邊上走。
周令時既然把洞口的邊緣部分刨出來了,章進自然也領悟過來,幫著繼續挖。
眼下這個坑,正好能讓A
e整個人趴在坑底,慢慢聽。
就這一件小事,林朔就看出來,周令時辦事,還是比章進靠譜一些。
兩人從坑裡跳出來,A
e再跳進去。
蘇家的聽山識途,最大的前提,是要有聲源。
尤其像這種隔著石層聽對面或者裡面的情況,對聲源的要求就更為苛刻。
不在於聲源的音量大小,而在於必須是內部聲源,而且要穩定,跟環境其他雜音有明顯的對比度。
比如龍城地底那會兒,水潭上方每分鐘滴落的水滴,雖然動靜不大,卻是再好不過的內部聲源。
而昨天那場大雨,動靜那麼大,而A
e卻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意識到下面有暗穴,這就是缺乏內部聲源的關係。
……
A
e把耳朵緊緊貼在坑底的石頭上,把眼睛閉上。
這時候的大地,就像一根絕對靜止的琴絃,非常寂靜。
但是A
e並不著急,她知道這是自己的心還沒完全靜下來,自己身體內部的聲音,比大地的聲音更大,產生了干擾。
呼吸慢慢放緩,進入類似冥想的狀態,讓自己的身體內部的紊亂平息下來,變成一道穩定的背景音。
大地,在這時候就開始慢慢熱鬧起來。
但這種熱鬧並不是A
e此時想要的,因為這些都是外部聲源,對地下空間輪廓的描繪沒有用處。
這個時候,需要等待。
“嗒”。
一道非常細微的聲音,傳進了A
e的耳膜。
和林朔可以分辨出氣味的型別一樣,A
e對各種聲音,也有著敏銳的辨識能力。
她很快就認出了這個聲音到底是什麼。
這是沒有穿鞋的腳掌,接觸硬質地面,發出的動靜。
就隔著石層,從地下傳來。
聲源,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