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55章 大漢宮廷 (2 / 2)

張良認為不妥,勸道:“您雖然急於進關,但這一路上秦兵還很多,而且都扼據著險要的地勢。現在不拿下宛城,一旦宛城的秦兵從後面追殺過來,那時,強秦在前,追兵在後,就很危險了。”劉邦採納了他的建議,立即更換旗幟,率兵乘夜間抄小路悄悄返回。拂曉時分,劉邦的軍隊已把宛城重重圍住。

接著,劉邦又採納了陳恢的意見,以攻心之術,招撫南陽太守,赦免全城吏民,兵不血刃地輕取了宛城。解除了劉邦西進的後顧之憂,劉邦兵威大振,南陽郡的其它城池見太守已降,紛紛起而效之,望風而降。

隨後劉邦率軍抵達嶢關(今陝西商州西北)。嶢關是古代南陽與關中的交通要隘,易守難攻,是通往秦都咸陽的咽喉要塞,也是拱衛咸陽的最後一道關隘,秦有重兵扼守此地。

劉邦趕到關前,想要親率所部兩萬餘眾,強行攻取。張良勸諫道:“目前秦守關的兵力還很強大,不可輕舉妄動。”劉邦惟恐項羽大軍先入關中,因而心急如焚,忙向張良問計。

張良向劉邦獻了一個智取的妙計。他說:“我聽說嶢關的守將是個屠夫的兒子,這種市儈小人,只要用點財幣就可以打動他的心了。您可以派先遣部隊,預備5萬人的糧餉,並在四周山間上增設大量軍隊的旗號,虛張聲勢,作為疑兵。

然後再派酈食其多帶珍寶財物去勸誘秦將,事情就可能成功了。”劉邦依計而行,嶢關守將果然獻關投降,並表示願意和劉邦聯合進攻咸陽。

劉邦欲聽之,張良卻認為不可,道:“這只不過是嶢關的守將想叛秦,他部下計程車卒未必服從。如果士卒不從,後果將不堪設想。不如乘秦兵懈怠之機消滅他們。”於是,劉邦率兵向嶢關突然發起攻擊,結果秦軍大敗,棄關退守藍田(今陝西藍田縣西)。

劉邦乘勝追擊,引兵繞過嶢關,穿越蕢[kuài]山,大敗秦軍於藍田。大軍繼續西進,於公元前207年十月(秦以十月為歲首漢初未改)抵達霸上(今西安市東25裡)。

這時,秦二世已被趙高殺死,僅僅做了46天秦王的子嬰眼見義軍兵臨城下,大勢已去,只好以繩繫頸,乘素車白馬,捧著御璽符節,開城出降。至此,雄霸四方、威振海內的大秦帝國滅亡了。

劉邦從奉楚懷王之命西進到進入關中,歷時僅一年,由於他採納了張良的計謀,保證了軍事上的順利進展,從而贏得了時間,比項羽搶先一步進入關中。

劉邦大軍進入咸陽,看到那豪華的宮殿、美貌的宮女和珍寶異藏,使許多人忘乎所以,以為可以盡享天下。連劉邦也情不自禁,想留居宮中。武將樊噲冒死犯顏強諫,直斥劉邦“要做富家翁”。劉邦根本不予理睬。

在這關鍵時刻,張良向劉邦分析利害,勸道:“秦王多做不義的事,所以,您才能推翻他而進入咸陽。既然您已經為天下人剷除了禍害,就應該布衣素食,以示節儉。大軍剛入秦地,您就沉溺在享樂中,這就是所謂助桀為虐了。況且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願沛公聽從樊噲等人的話。”

張良語氣平和,但軟中有硬,尤其是話中對古今成敗的揭示以及“無道秦”、“助桀為虐”等苛刻字眼,隱隱地刺疼了劉邦近乎沉醉的心。這種緊打慢唱的手法,果然奏效。劉邦接受了這卓有遠見的規勸,下令封存秦朝宮寶、府庫、財物,還軍於霸上,以待項羽等路起義軍。

在此期間,劉邦還採納張良建議,召集諸縣父老豪傑,與之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並通告四方:“餘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安諸如故。凡吾所以來,非有所侵暴,勿恐。”另外,還派人與秦吏一起巡行各地,曉諭此意。結果,博得了秦民的一致擁戴,爭先恐後用牛羊酒食慰勞軍士。

劉邦見狀,又命令軍士不要接受,傳出話去:“軍中糧食充足,不要勞民破費了。”秦地百姓聽罷此言,越發高興,惟恐劉邦不為秦地之王。

劉邦採納張良的建議,採取一系列安民措施,爭得了民心,為他日後經營關中,並以此為根據地與項羽爭雄天下,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礎。

前206年(漢高祖元年)二月,項羽率諸侯兵抵達函谷關(今河南靈寶東北)。劉邦命令守軍緊閉關門,阻止諸侯兵進關。

項羽得知劉邦已攻下咸陽,十分惱怒,正趕上劉邦部下曹無傷密告項羽,說:“沛公要在關中稱王。”項羽立即命令英布督軍強攻。同年十二月,項羽大軍攻破函谷關,進駐新豐、鴻門(今陝西臨潼東北),要與劉邦決一死戰。

幸虧項羽的叔父項伯與張良曾有舊交。在項羽大軍決定進攻劉邦的前夜,項伯悄悄騎馬來到劉邦軍中私見張良,把訊息告訴了張良,並邀他一同潛逃。張良說:“我奉韓王之命,送沛公入關,而今沛公身處危難之中,我悄悄逃走,是不合道義的。我必須去向他辭行再走。”隨即,張良來到劉邦的營帳中,把項伯所說的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劉邦。

劉邦聽後大驚問:“這可怎麼辦?”張良反問劉邦:“您估計我們的軍隊能抵擋住項羽的進攻嗎?”劉邦默然良久,說:“確實不能。現在該如何是好?”張良審時度勢,張良給劉邦出了個釜底抽薪的主意:“請您去告訴項伯,說您不敢背叛項王。”劉邦問:“項伯和你,誰的年齡大?”張良說:“項伯長我幾歲。”於是,劉邦對張良說:“你替我把項伯請進來,我要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他。”張良出去,再三邀請項伯入帳見劉邦。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