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日不落盛唐> 第一百二十七章 高昌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二十七章 高昌國

“麴伯雅?”張君泰看著面前的夜梟問道,他身為最早一批跟隨李文淵的人,此時也是逐漸的能夠接觸到一些機密的事情,再加上這次西征西突厥的事宜都有張君泰負責,夜梟更是直接將相關的情報直接交給張君泰。

“是的,麴伯雅,自仁壽二年在高昌繼位為帝,在大業十年時被一個自稱是前國王的子嗣的人依靠西突厥人發動了政變,奪去了國王位置,現在被軟禁在宮殿中,有專人照料,不能與外人溝通交流。他這回不知道從哪裡聽說了現任的高昌國王集結國中的軍隊,要幫助西突厥人進攻我們,這才買通了一個照顧他的侍女,送出來了這個訊息,表明自己本身就是漢人,現在願意歸順天朝,只要我們將他從禁中救出,他就會配合我們安撫高昌國內。”夜梟將情報悉數告知給了張君泰。

“情報準確麼?這不是個小事,一旦有什麼意外,就會平白的增加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了。”張君泰皺眉說道。

“我們在高昌的情報網還沒有很完善,不能接觸到他們的宮中的資訊,但是大業十年確實有過一場政變,現任的國王也確實仍然姓麴,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前國王的子嗣了。這個新國王一再強調自己的正統性,聲稱不忍心手足相殘,便將麴伯雅囚禁了起來。這些訊息都是真的了,至於他怎麼想的我們也不得而知了,現在他的長子麴文泰也在外面等候。”夜梟詳細地說道。

“麴文泰?讓他進來說話。”張君泰聽說麴伯雅的子嗣也來了,當時也是來了精神,連忙說道。

不一會,一個身著胡服,但是卻生的一副漢人面孔的人在夜梟的引領下,走進了營帳之中。

“這位便是我們這次的徵西大將軍張君泰,張將軍。”夜梟向麴文泰介紹道。

“高昌國世子麴文泰,拜見天朝大將軍。”麴文泰聽到了夜梟的介紹,這才知道自己面前的人是誰,連忙就要下跪施禮。

張君泰眼疾手快的拉住了麴文泰說道:“世子不可,此番的前來有什麼事情麼?”

麴文泰被張君泰拉住,沒能行跪拜禮,便只能是拱了拱手說道:“張將軍聽我跟你慢慢道來,我家先祖原本身為漢軍戍邊軍卒,後來逐漸聚攏從中原逃難來的難民,在西域的高昌建國,合力抵禦突厥人的襲擾,對突厥人一向是不合作的強硬態度。前些時日,一個叫麴伯仁的人自稱是先國王的子嗣,在突厥人的幫扶下發動政變做了國王,但是我在宮中從未聽說過有這麼個人,他一定就是突厥人扶持起來的胡化漢人,隨便編了個名號就來擾亂人心了。”

張君泰聽罷點了點頭,說道:“這些事情我都知道了,你父親說願意歸順我天朝,可是舉國歸順?我們不需要一個半獨立的國中之國,既然都是漢人,還是早些迴歸的好。”

“我父親在位之時便說過,大隋強盛無比,如若有機會一定要舉國內附,國王不做也罷。至大業四年皇帝征服伊吾部,築伊吾郡城,便想要親自去面聖表明心意,但是被西突厥人所阻擋,便只能作罷。”麴文泰說道。

“若是真心歸附那邊是最好不過了,我會向總管申明你父親的大義,保你父親一個高昌國公的世襲封號。”張君泰點了點頭說道。

安置好了麴文泰,張君泰將這件事情寫成了一份奏摺,交給了夜梟說道:“這個摺子要儘可能快的交給總管。”

李文淵沒過幾天便已經收到了張君泰的加急摺子,翻看了一遍對一旁的秋娘說道:“張君泰說如果那個高昌國王麴伯雅真心歸附的話,希望我們能封以高昌國公的爵位安撫,這樣也可以向餘下的西域諸國表明我們只針對突厥人的立場,達到對敵人分而化之的目的。”

“這倒也是個法子,反正西域諸國一向都是依附強權而生的,此時既然對他們的利益影響不大,那麼就能弱化他們的抵抗意志,減輕前線的軍事壓力。”秋娘想了一想說道。

“但是我們需要征服整個西域,繼而將邊境線向西推到薩珊王朝,那麼這些西域諸國就會成為我們後勤的關鍵點所在,西域不安穩的話,前線大軍的後勤供應就會出現問題。”李文淵有些頭疼的說道。

“這個簡單,咱們也可以效法漢武大帝的推恩令,來逐漸的分化這些國公,逐漸將他們的封號變成一個名譽上的稱號,慢慢的剝奪走他們的實權就可以了。“秋娘掩口笑道。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李文淵身為後世來的穿越者,卻在一方統領的位置上呆的久了,鑽進了牛角尖,一時間忘了還有前車之鑑的推恩令。聽完秋娘的話,李文淵撫掌而笑說道:“妙啊,有此良策,可保西域的安寧了。”

隨後李文淵提筆批閱了張君泰的奏摺,交給夜梟發了加急的摺子。

張君泰這邊剛剛做好了大軍出征的準備,已經和南北兩線的軍隊做好了溝通的時候,就收到了李文淵的批示,只有四個字:便宜行事。

張君泰心中感激李文淵的新任,同時再次跟參謀確認了西征的計劃,儘可能的完善了西征計劃以後,一份代號獵鷹的計劃就已經分別送到了各師的參謀手中。隨著各師按照計劃調動軍隊的完畢,張君泰在伊吾郡跟程咬金面授了一些機要的事情以後,發出了命令:“全線出擊,依照計劃行事。”

隨著張君泰的命令下達,各師紛紛離開駐地,按照計劃向自己預定好的目標發起了進攻,這回算上民夫一共有二十萬人投入到了對西突厥的戰爭中。雖說現在的戰爭往往要兩到三個民夫來保證一個士兵的戰鬥力,尤其在李文淵開始在領地內推行職業士兵的觀念以後這種弊端更明顯了。

不過好在這些年的休養生息,再加上西域此時沒有經歷什麼兵災天災,民力尚存,在李文淵的精心調養之下倒是足夠應對這一次的戰爭了。

&nbsp本章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