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遼東古城啊,李文淵坐於馬上細細端詳著面前這座在古城遺址上新修的遼東城。聽得薛舉說這座遼東城在前朝時候便被廢棄了,在遼水以東修築了新的遼東城,後來南北朝時期高句麗佔了去,去年皇帝楊廣為了徵高句麗在此遺址上修築新的遼東城用以囤積糧草和軍用器械。受皇帝好大喜功的影響,整個城修的城高池堅,若是安排得當可擋二十萬軍隊的圍攻。
李文淵和薛舉按照當地官員的安排下,在遼東城外紮下了軍營,薛舉每天出門應酬各色官員,李文淵被薛舉委託每日練兵倒也樂得清閒。
這日剛剛結束了佇列操演,李文淵回到了自己的帳篷中,剛喝了幾口熱湯暖了暖身子,便聽見外面有了些騷亂,便喚來士兵詢問怎麼回事。
那士兵說是營帳外面過了一批民夫,因為自己的牛馬在運糧途中死傷殆盡,希望官府能夠發放糧食作為補償。可是現在整個遼東的米糧都是軍糧,誰敢放啊,便只得推諉說米糧早就都運進遼東城了,這不,這些子民夫便向遼東城去了。
李文淵聽罷久久不語,天下死於役而家傷於財,這就是亂世的悲哀啊。忽然聽得外面變得更加嘈雜,隱隱有馬嘶之聲,似乎還有人將死之時的哀嚎之音,李文淵便拿著弓箭走出了營帳。
登上營盤周圍的木質壘牆,遙遙能看到不遠處的官道了煙塵蔽天,似乎有無數的騎兵在往返跑馬。手搭涼棚細細觀看之下李文淵大駭,那些騎兵正在追殺著衣不蔽體的百姓。
李文淵叫來了之前的那名士兵,伸手一指那些正在被屠戮的平民問他:“那些人可是你說的那些民夫?”
那名士兵也注目看了看,點頭說:“回將軍,正是。”
李文淵看著在官道上被騎兵屠殺,無處可逃的民夫,當下也是管不了許多,一邊從營牆上跑下來,一邊喊道:“騎兵集合,隨我出營。”
這時薛舉剛剛從涿郡回來,看到李文淵盔甲整齊雙目通紅滿身的殺氣,急忙一把拉住他的馬韁說道:“賢弟你要做什麼?”
李文淵說道:“大哥,你可看到官道上正在被屠戮的百姓了麼?”當下便是撿著重要的說給了薛舉聽。
薛舉聽完連連擺手,把李文淵從馬上拉了下來,又向李文淵身後擺了擺手,散去了剛集合起來的騎兵,說道:“賢弟,那些民夫意圖衝擊軍倉,方才被守倉兵士當做亂民殺了。”
“可是那些都是民夫啊,他們把軍糧從各地運了過來,現在牛馬死傷殆盡他們怎麼回鄉啊!”李文淵急切地說道。
“這些事情你我二人是插手不得的,這裡是涿郡,比不得金城。更何況陛下已經從涿郡出發了,近日即可抵達遼東城,休要因小失大啊。你今日救得這萬八千人,卻毀了大計,白白失去了救天下人的機會!”薛舉也有些慍怒道。自己這位賢弟對一些事情的目光極遠,但是在一些問題上卻是及其的容易衝動,自己有必要好好的交代交代他,免得以後獨當一面之時吃這方面的虧。當下便消了消氣,對李文淵講了許多的官場密聞,有些事聽得李文淵倒吸一口冷氣,都說官場是殺人不見血的戰場,果真是名不虛傳。
聽了許久,李文淵也是明白了自己不是神,不是聖人,救不得天下人,只能在殺一人和殺五人之間做痛苦的選擇。薛舉見李文淵隱隱若有所悟,便也不再言語,也是看著天不再說話。
官道上的哭喊聲越來越小了,逐漸的騷亂聲消失了,李文淵也逐漸鬆開了緊握的雙拳,對薛舉說道:“大哥所言極是,如若不是大哥的阻攔,我恐怕要犯了包庇亂民的死罪,甚至還會牽連到大哥的大計。但是就這麼看著這些人曝屍荒野心中也是極為不舒服,但是留著他們難免會驚擾聖駕,還請您允許我率五百人去為他們收屍。”
薛舉見李文淵明白了自己說的話,便點了點頭。李文淵帶著五百名兵士開了營門來到了官道上,留了兩百人在路邊的荒地裡挖掘巨坑,自己帶著另外的三百人收斂死屍。
這時之前的騎兵校尉策馬上前,伸手攔住了李文淵說道:“你是何人?為何要替這些亂民收屍?難道你是他們的同黨?”
李文淵心中悲慼,哀嘆這些民夫的命運,這時聽得那個校尉問自己為何要替亂民收屍,也是嗎,沒好氣的說:“這位同僚,我這並非是為這些人收屍,是在為你們收屍啊。”
那個校尉一聽怒從心頭起,就要揮鞭抽李文淵,卻聽得李文淵說:“聖駕昨日便已從涿郡出發,前來遼東御駕親征,若是陛下一高興恐怕今日便會抵達遼東城!”
聽到這裡那個校尉也是察覺到了些什麼,舉鞭的手慢慢的放了下去,只聽李文淵接著說:“而這條官道就是涿郡到遼東城的必經之路!若是留的這些屍體在此,驚擾了聖駕,你等安有命在!”
那個校尉聽得冷汗直冒,心下也知道自己這事做的有些魯莽了,連忙一拱手說道:“兄弟所言極是,這事是我做的疏忽了,我還有公務在身,不便久留,這裡的善後事宜就有勞兄弟了,我是遼東城軍倉的看管武官羅藝,以後有機會一定要來遼東城坐一坐,我請你喝酒。”說罷羅藝急忙率兵策馬回到了遼東城。
望著遠去的羅藝,李文淵默默無語,難怪隋末但凡是農民起義,只要義軍攻破州郡縣府都要先殺隋官,屈死的也有但更多的都是魚肉百姓的酷吏。想到這裡李文淵是真的佩服後世的那位偉人,只一招農村包圍城市就動搖了中正的統治基礎,沒了地基的空中樓閣又能囂張多久呢?
好生的安葬了民夫之後,李文淵讓手下士兵在官道上揚土撒水去除血跡,自己則是提了一罈烈酒盡數灑在了民夫的合葬墓前,心中暗暗盟誓日後一定殺盡天下酷吏,還百姓以安康。
薛舉站在營牆上,看著李文淵安葬好了民夫的屍體,又提了酒祭拜了亡靈,點了點頭,有愛民之心,寬仁善良,自己果然沒看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