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童揉揉眼睛,又吞嚥口水。
小女童揉揉眼睛,又吞嚥口水。
道人摻了一些水進去,將斗笠取下來蓋在鍋上,便是蓋子了,接著不急不忙,坐下來看雲繞青山,等了許久,這才揭開斗笠。
隨即將玉米餅子貼到鍋上去,靠近雞肉湯汁的地方,總共貼了六個,便又蓋上斗笠,繼續在旁邊坐著。
小女童也坐到了他邊上來。
這山頂很小一塊,也沒人種地,長滿了針茅,就是那種能長出一小團,每根草都如髮絲一樣的野草,常長在山頂或崖壁上,這種草的好處就是把它稍一攤平,直接就成了一個墊子,可以坐上去。
旁邊鍋中咕嚕作響,熱氣不斷透過斗笠。
香氣亦不斷蔓延開來。
道人盤坐不動,眺望遠方。
三花娘娘眼睛好像已經睜不開了,時不時就要揉一下,卻又撐著不睡,要學著道人一樣往遠處看,又要不時扭頭看一眼旁邊的鐵鍋,實在困了就爬起來去把今日那些從山神廟中得來的、被踩壞了的橘子和梨餵給馬兒吃。
時間流逝,悠然緩慢。
山頂野草上的露珠慢慢幹了。
不知不覺,小女童已經垂下了頭,眼睛半眯,似在思考人生。
“好了!”
宋遊終於揭開了蓋子。
“刷!”
小女童瞬間抬頭起身,跑去取來了碗筷。
“坐吧。”
宋遊招呼她圍鍋而坐。
燕子很少吃人做的食物,更不吃禽類,就不為難他了。
此時鍋中是一大鍋雞肉,只有幾樣野菜作為點綴,鐵鍋旁邊又貼著幾個薄餅,已經成了金黃色,透出的是令宋遊熟悉又久違的香氣。
自然地,宋遊第一筷子,便夾向了一個燕米餅子。
三花娘娘也是有樣學樣。
宋遊咬了一口。
女童也咬了一口。
餅子表面是金黃的,有著粗糙的質感,底部卻已經被烙成了褐紅色,一口咬下去,口感略顯粗糙,但又十分香甜。
“……”
宋遊沉默了下,熟悉的感覺自然帶出塵封已久的回憶,品悟起來,便不再侷限於玉米餅本身的味道了。
不過他也沒說什麼,只夾著餅子,將之摁進柴火雞的湯汁裡,等到吸飽了湯汁,這才又夾起來。
三花娘娘同樣跟著學,一邊做一邊緊盯著他,連淹餅子的時間也和他一樣久。
這種動作總讓人覺得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