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閣老德高望重,可城府極深,為人還有些傲慢,萬臨對他印象不是很好,而且心存提防。
僕從客氣的笑笑,“元閣老想跟您討論些經史詩文,請萬大人賞光。”
萬臨客氣回道:“閣老有請,下官怎敢不去?勞煩帶路吧!”
來到元閣老家,萬臨發現元閣老還真是跟他討論經史,因為元閣老今天宴請的不僅是他一個人,還有很多年輕的書生。
元閣老見萬臨來了,便站了起來,對他說道:“萬大人,老夫今天把京城裡文采斐然的才子都叫來了,他們都想跟你這位連中三元的大才子討教討教學問,還請萬大人不吝賜教啊!”
萬臨低下頭謙虛道:“閣老過譽了。下官資質平平,能連中三元純屬僥倖。下官才疏學淺,還應該多向諸位才子學習才是。”
元閣老讚賞的笑道:““呵呵,萬大人你這是過謙了,請落座吧。”
萬臨的座位就在元閣老旁邊,他一坐下,所有書生就都恭敬的跟他打了招呼。
這一頓宴席元閣老跟萬臨和眾位書生們討論的都是學問,絲毫沒有談論國事。
萬臨原本緊繃的神經慢慢的放鬆了,但是他今天控制了自己的酒量,生怕說錯一句話。
萬臨從元閣老府上離開的時候是裝醉的,回家的一路,他都在仔細的回憶自己在宴席上說過的話,發現並沒有什麼疏漏,才慢慢的舒了口氣。
富小九正在屋裡算賬,聽到萬臨回來的聲音,趕緊披著衣服出去了。
看到萬臨今天沒有喝醉,富小九便沒有昨天那麼緊張,腳步輕快的走到萬臨身邊,挽著他的手問道:“聽說今天是元閣老請你過去,他是不是想替捷王拉攏你?”
“元閣老沒拉攏我,他近日請我過去是跟一些京中的才子們討論經史詩文的。”
萬臨回答的輕鬆,可臉上卻不見笑意。
富小九稍稍一蹙眉,“看你這樣子,事情恐怕沒這麼簡單吧?”
萬臨沒有隱瞞她,坦白說道:“娘子猜的沒錯,他這是在試探我。想借機看看我是否已經被昭王拉攏過去了。元閣老是捷王的啟蒙老師,他這個老師可是真的很疼捷王這位徒弟啊。”
富小九不解的問道:“你不過是個沒有根基的翰林院侍講,他們為何要如此拉攏你?就是因為你跟鎮北王關係好?還是皇上面前的紅人嗎?”
萬臨無奈的點點頭,“或許就是這個原因吧。自古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被官員支援擁躉多的人,自然會更讓皇上喜歡。他們其實不只是為了拉攏我,是為了拉攏鎮北王。”
富小九期盼的說道:“等昭王回來了,太子之位也能確立了吧?若是再拖下去,恐怕人心都要亂了。”
萬臨低頭看著富小九,眼裡柔情似水,“希望如此吧。好了,別說這些事了,再跟我說說作坊的事情吧。”
富小九今天依舊是醫館作坊兩頭忙碌。
作坊經過昨天和今天的改造已經快要完工了,來應聘的男工女工都不少,富小九和許員外仔細面試了他們,今天先定下了一半的人。
按照富小九的計劃,把夥計招完,再對他們進行培訓,再過個五六天作坊就能開張了。
得知了作坊的程序,萬臨心情不錯,這回富小九還多了許氏夫婦這對幫手,想要一展宏圖也會輕鬆不少。
自從元閣老宴請過萬臨後,萬臨發現其他官員再見他時,都對他更加客氣了,他在辦事的時候,一些跟他不熟悉的官員都主動來跟他說話,往來辦事也都比之前順利痛快了許多。
萬臨這才發覺元閣老在朝堂中的影響有多大。
萬臨之前雖然跟鎮北王一家交好,又深得皇上賞識,可這些官員對他也都不及現在這樣客氣。
如果捷王坐不上太子之位,那麼坐在太子之位的人該有多少暗中的敵人,萬臨甚至都不敢想象了。
但自從元閣老請過他以後,一連幾日都沒有人再來請萬臨赴宴,萬臨倒是落得清淨。
富小九這邊已經初定了六個學徒,遺憾的是並沒有女孩子來報名,富小九看著薛成文帶著六個小師弟,忍不住想起了一首著名歌曲。
“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
學徒選好了,作坊這邊也即將開工,富小九感覺渾身再次充滿了力量,準備挽起袖子大幹一場。
不幸失去了女兒的房夫人在家消停了許久,她雖在家沒怎麼出門,但關於富小九的訊息卻是一點都沒落下。
她還沒放下對富小九的恨意,依然覺得富小九是害死她女兒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