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巡撫也不能只誇萬臨一人,接下來便和秦刺史把剩下的舉子都稱讚了一遍。
有的人他們詢問的還很是詳細,得知有的人家境貧寒,這次來的路費都勉強湊夠,秦刺史便自掏腰包,說進京趕考的路費他出了。
秦刺史帶頭,其他官員自然都紛紛響應,硬是弄出來個小型的募捐會,湊出了三位家境貧寒的學子進京的路費。
大人們都有這個覺悟了,這些舉子們更是要好好表現一番。
有人就是為了給大人們留下好印象,好能領個官做,這便是最好的時機。
萬臨沒出風頭,中規中矩的捐了五兩銀子,有想給大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且家境又不差的,卯足勁一人便捐助了好幾十兩銀子。
秦刺史讓書吏把每個人的名字和捐銀多少都記下來了,最後一算,不過是要湊出來三個寒門舉子的路費,竟湊出了二百七十百兩銀子來!
這麼多銀子要是都做路費了,哪裡是進京趕考,簡直就是進京度假啊!
正常一個人進京的所有費用來回四五十兩銀子足矣,所以秦刺史便把那幾個捐銀尤其多的舉子的銀子退回去了些。
三位收到捐助的舉子非常感動,齊刷刷跪地拜謝秦刺史等人,隨後又拜謝諸位舉子。
萬臨帶頭趕緊把他們扶了起來,宴會的氣氛瞬間變得友愛又溫情。
不知道他們以後或為官或歸隱,抑或是在朝堂之上因為觀點不同起了爭執的時候,還會不會想起他們剛剛中舉時,對彼此的幫助和支援。
萬臨時刻注意收斂鋒芒,沒有炫耀出頭,他反倒所有舉子裡是最謙遜的一個。
安玉書沒有放過這個在諸位大人面前展示的機會,他本來咬著牙捐出了四十兩銀子,後來又被退回來十兩。
安玉書見這個風頭他出不了,也不能跟別人比富,便故意在敬酒的時候多拽了幾句詞兒,想要引起秦刺史和謝巡撫的注意。
他果然成功的引起了謝巡撫的注意。
謝巡撫本來沒太在意他這最後一名的舉子,但他借了萬臨的光,一看他是萬臨的同窗,而且相貌舉止還都有禮有度,雖然謝巡撫看出來他想表現自己,也對他的行為表示了理解。
酒過三巡後,秦刺史和謝巡撫等人開始考驗起各位舉子的學問。
萬臨依然保持著低調謙虛的作風,但是每次到他說話的時候,所有人都能從他看似沒什麼出彩之處的回答裡,聽得出他對問題準確透徹的分析,能聽得出他的博學多聞。
相比萬臨的低調,安玉書則張揚了許多。
他口才極好,在縣學的時候後,但凡是在辯論,他總是能舌戰群儒,就連萬臨都不是他的對手。
這一點讓是他最為驕傲的地方,今天也給了他一個好好展示自己口才的機會。
然而安玉書的侃侃而談剛聽著還能讓人覺得他肚子裡有貨,覺得他有膽識有智慧,可聽得久了,就會覺得他所說的東西較之萬臨而言卻顯得空泛。
但看在他不過二十出頭,正是心懷壯志意氣風發,卻還沒什麼經歷的年紀,言辭空泛也屬於正常,他這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還是很受大人們賞識的。
考查過學問後,接下來要考察舉子們的德行了。
都說酒品看人品,幾位大人都商量好了,先讓他們多喝些酒,看看有沒有酒後耍酒瘋的。
而且酒後如真言,在他們喝得差不多的時候,再考驗考驗他們。
秦刺史見時候差不多了,向謝巡撫使了個眼色,眾位官員便走了到了舉子們桌前,開始跟他們喝酒攀談。
別說,還真有喝大的舉子迷瞪了,有人居然敢把手搭在謝巡撫的肩膀上,跟巡撫大人稱兄道弟了起來。
謝巡撫被氣得不行,只能暫且忍耐,立時記下了這人的名字和相貌。
除非他有能耐登科折桂,否則他以後是不可能撈到一官半職的。
安玉書酒量不錯,他是個聰明人,看出了這些大人們的套路。
既然大人和舉子們都開始走動起來了,安玉書也離開了自己的桌子,端著酒杯向萬臨走了過來。
秦刺史先過來跟萬臨說了幾句話,先是祝賀他中舉,後又叮囑他戒驕戒躁,還探了探萬臨的口風,見萬臨的確是他想的那樣,立志要在金榜題名後才入仕,秦縣令很欣慰。
為了對舉子們一視同仁,秦刺史沒在萬臨這停留太久。
安玉書過來時,萬臨正在跟別的舉子說話。
安玉書自顧自的來到萬臨面前,客氣的笑笑,“臨兄,你我和彰兄都是一個縣學裡考出來的,一個縣學就中了三個舉子,說出去也是一段佳話!來,臨兄,我敬你一杯,恭賀你高中解元!也祝咱們三人以後都能一帆風順,施展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