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由於南直隸不少地區的宗族特性,在農業時代,人們就會在族長的統一調配下,利用空餘時間或農閒季節,根據自己村落附近的物產,進行紡紗、編織、開礦等副業。
而在工業時代到來後,這些村莊也順理成章地透過宗族集資的方式,發展成了僱傭專職紡工、織工或礦工的小型工業村。
而在村子旁邊交通便捷的鎮子上,商人們負責收購村子裡加工的產品,或者在此售賣村子工業生產所需要的原材料,這些鎮子,也開始逐漸演變為充滿作坊或原始工廠的城鎮。
姜星火建立水泥商道網路的決策,無疑是非常明智的,這讓缺乏水運的某些地區,也能獲得參與到整個經濟體系中的機會。
而這種全新的經濟形式,使得大明的鄉村也跟城池一樣,出現了明顯的專業分工,有的村子負責製造某樣商品,有的村子負責生產和提供原材料,有的村子則負責生產價格開始回暖的糧食。
工業在鄉村開始廣泛擴散,帶來的影響是不可遏制的.新的生活方式,城池中五花八門的新思潮,同樣進入了鄉村。
在南直隸,從永樂十三年到永樂十六年,直接或間接從事紡織業的人口達到了百萬之眾,各種型別的紡織機也從三萬多臺猛增到了十五萬臺。
不過這種野蠻生長,同樣也有無序混亂之處,由於市場價格的波動,在某些時期,總會有相當多的人去從事同一商品的生產,除此之外,即便是規模最大的紡織行業,整體結構其實也頗為碎散,紡紗廠、織布廠、染色廠、梳整廠、漂白廠、印花廠等等工廠遍地開花,而下面的子分類商品和原材料也在經濟體系中顯得極為錯綜複雜。
但無論如何,這都是時代發展所必須經歷的,或許再過些年,這種現象會得到改變,分工變得愈發專業化、產業開始進行殘酷的市場兼併
除了輕工業,重工業部門的發展也非常迅猛,蒸汽機日益擴充套件的用煤需求,與廉價煤炭逐漸取代木材成為生火取暖的主材料,這兩個因素讓大明的煤炭產量已經達到了數百萬噸之多。
同時,礦區抽水蒸汽機和紡織用蒸汽機,也突破了千臺這個大關,從天津三衛到北京城郊的第一條貨運鐵路也已建成,雖然速度不算快,但意義極為重大。
截止到永樂十六年,跟十年前永樂六年的統計資料相比,大明的總人口的60608532人相比上升到了64331900人,戶口從11537928戶上升到了12028851戶,糧食稅收從41023379石上升到了48155680石,鋼鐵產量從2613萬斤上升到了5505萬斤,財政收入從摺合白銀(非實際白銀)2160萬兩上升到了3983萬兩。
在永樂十六年,大明生產了世界上總量約67%的鐵,約95%的鋼,約85%的煤炭,約78%的棉紡織品。
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他們的未來發展,都被自主或不自主地捲入到了大明的貿易體系之中,整個世界貿易與貨幣體系都受到了大明的支配,這是此前沒有任何帝國,哪怕是蒙古帝國,所能夠達到的成就。
而且在未來,恐怕除了大明自己,也不會有人再打破這個記錄。
在這個時代,大明是世界上唯一的工廠、唯一的全世界貨運國、唯一的大規模進出口國、唯一的艦隊強權,以及唯一擁有“世界政策”的國家。
這種絕對優勢,來源於探索,而大明始終沒有停下這種探索。
永樂十七年,完成了環球航行的鄭和艦隊,不僅發現了新的大陸,而且帶回了那些姜星火所預言的美洲高產作物。
——土豆、玉米和紅薯。
雖然這些高產作物還需要試驗土壤和本土化培育,但充足的糧食,毫無疑問會讓大明的總人口開始緩步向著七千萬大關邁進。
五年後,永樂二十二年。
是年正月,已經回了大半血的韃靼太師阿魯臺率軍進犯大明九邊之一的大同鎮,大同鎮總兵,三星中將歷城侯盛庸應對不力,致使明軍數個邊塞寨堡被攻破。
剛住進建造好的北京紫禁城的朱棣聽到大同鎮的軍情,頓時勃然大怒,剝奪盛庸爵位,將其調任北京留守行後軍都督府右都督,然後於四月三日集結京營,率領十萬大軍出居庸關。
明軍以安遠侯柳升所率神機營為中軍,雲陽伯陳旭所部為左翼,富昌伯房勝所部為右翼,前幾年被調回來的英國公張輔統領前軍,寧陽侯陳懋殿後。
四月二十五日,獲悉阿魯臺逃往答蘭納木兒河,朱棣令全軍急速追擊。
可惜阿魯臺深知現在明軍槍炮犀利,韃靼部根本沒有與明軍正面野戰的資格,於是果斷率軍遁逃。
六月十七日,明軍進至答蘭納木兒河,三千營斥候大搜五百里不見韃靼部蹤影,朱棣遂下令班師。
七月十一日,朱棣忽感身體不適,強撐著繼續騎馬行軍。
然而朱棣這位一生征戰沙場的永樂大帝,在最後一次北征的回軍途中,終究抵不過了歲月的侵蝕。
七月十七日,大軍行至榆木川紮營,朱棣病重在床,生命如風中殘燭,搖曳不定。
他躺在御帳中,御帳周圍滿是肅穆的太監和侍從,而帳篷裡的朱棣高燒不退,意識在現實與夢境之間徘徊。
朱棣夢到了朱高熾小時候的樣子,那個胖乎乎、總是笑著向他跑來的孩子,那時候朱高熾腿腳還算利索,在夢中,朱棣帶著三個兒子一起在燕王府的後山中玩鬧,那時候他還很年輕歡聲笑語迴盪在耳畔,然而當朱高熾的身影漸漸模糊,取而代之的是朱元璋那嚴厲的面容。
朱棣害怕極了,他彷彿看到自己站在陰森的地府之中,被朱元璋怒斥著、揍打著,無法反抗,也不敢反抗。
被朱元璋打的急了,朱棣委屈地大吼著:“爹!兒臣一生功績,難道還洗不清這篡位的罪名嗎?!”
朱元璋一怔,舉著鞭子的手垂了下來,身影漸漸散去,眼淚從朱棣的眼眶裡大滴大滴地掉了下來,他慌忙爬起來,想要抓住朱元璋的身影。
“爹!爹!你別走!兒臣錯了!兒臣不該頂嘴!”
“——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