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俊俠讚道:“果然是名教授,名不虛傳,您的家人還在牆外?”
烏蘭察布教授說:“哦,我遇到了老朋友,伊麗娜教授,她把我的家人照顧的很好。”
柯俊俠立刻打了幾個電話,讓海關立刻辦理好烏蘭察布教授家人的移居手續,讓尚明安排好烏蘭察布教授一家人的住宿,另外立刻把食品加工廠的建設納入日程,但工人嘛,就先照顧水家了。自從上次從運河工地回來,以前蒙水家庇護的人和老弱的家僕就搬到堡壘鎮來了,這些人中有不少從事過廚房工作,現在到食品廠上班,也算專業對口。
最後,柯俊俠簽發命令,任命烏蘭察布教授為堡壘鎮的教育及食品研發部部長。畢竟堡壘鎮的人口一直在增加,基礎教育和技能教育也迫在眉睫。
在送烏蘭察布教授離開核心區的時候,柯俊俠叮囑道:“現在堡壘鎮缺乏各種人才,不知教授能否叫一些同事同學過來協助?”
烏蘭察布教授搖搖頭說:“有點本事的同事各自有去處,至於學生們吶……”說著,他長嘆了一聲接著說:“都忙著抓間諜呢。”
烏蘭察布教授這麼說,柯俊俠一點也不奇怪,他也曾向很多同學發出了邀請信,但是應者寥寥,似乎一夜之間,這些天之驕子都轉了性子,不喜歡搞建設,反而喜歡抓間諜。
說起抓間諜,最早只是坊間傳聞,說是大都會的災禍其實是其他城邦的陰謀,因為大都會太富庶了,別人看不慣。
這些傳聞在早一點的時候,凡是有點頭腦的人,聽了,也就一笑了之,誰知這些日子越演越烈,甚至媒體還出了專刊,文章寫的有鼻子有眼的,而一些年輕人則看到了機會,開始靠抓間諜為生,其中也免不了私刑和流血衝突,但在這種血腥味中,人們反而淡忘了應對即將到來的災難的威脅。
堡壘鎮和牆外也都有這些留言,柯俊俠也不好硬抗,只得提出一條口號,“以防災減災為第一要務。”
但是這種謠言已經損害到了防災工作,一些城邦的和慈善機構以此為藉口,減少或者停止了救援物資的發放,而這又引起了“抓間諜”的反彈,形成了惡性迴圈。上週,李凱文向柯俊俠彙報,各類救災款項和物資的流入,減少了接近30%。
“成事不足啊。”柯俊俠有時候也只能這麼罵罵,但是對這種無形的怪物,他完全沒有應對的手段,只能要求堡壘鎮的兩分媒體堅守原則,不要發這些沒根據的東西。
柯俊俠根據烏蘭察布教授的建議,派遣得力人手帶著麵包乾和粥磚的配方,前往各個城邦和慈善機構,以專利交換的方式獲取外邦的生產和捐贈。由於各個城邦和慈善機構掌握的資源不同,導致麵包乾和粥磚的口感也不同,但卻彌補了堡壘鎮生產力不足的窘境,在很短的時間裡,堡壘鎮的救災食品儲備大幅度的上升了。
可就在這個時候,大都會的主要幾個媒體忽然集體發聲,說堡壘鎮就是大都會最大的間諜窩子,柯俊俠是最大的間諜,證據就是勾結其他城邦用陳舊雜糧,碎米骨頭,蘿蔔纓子製造所謂的救災垃圾食品,從中牟取暴利。
雖然其他城邦和慈善機構都先後發表了宣告,救災食品用次一級的原料製造不假,但無人從中牟利,大家還簽訂協議,烏蘭察布教授的兩個配方永遠只用於救災,並且永遠免費發放。
但是這樣的生命依然擋不住大都會內部的噪音,牆外又出現了挑撥者,在人群中故意散佈流言,製造事端,以至於又發生了兩次衝擊海關的事件,伊麗娜也被迫關閉了牆外的綠葉分支機構。
“看來牆外也得有人管啊。”柯俊俠在核心會議上嘆道。
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牆外的人口是牆內人口的十倍,要管理這麼多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林泉建議派人到牆外去,把牆外的事務也全都關起來,製造一個“新邊界”。
這麼做並非不可行,但是成本太高,而且也沒有那麼多的幹部科派遣。
伊麗娜卻沿著林泉的話往下說:“派人是一定要派的,但是怎麼派,派誰,是個問題。好在我們不需要在牆外有多大的控制力,有能控制的力量就好了。”
這句話點醒了柯俊俠,他眼睛一亮說:“閣下,你有合適的人選嗎?”
伊麗娜點頭說:“有,但是偏弱,人手也略有不足。”
柯俊俠說:“只要知道了要找哪類人,一切就都好辦了。”他當即又修改了一條移居原則交給曼妮達,曼妮達看了就是一愣。
柯俊俠笑道:“有這種人先滯留起來,先湊個兩百來人吧。大概多久能湊齊?”
曼妮達說:“三天。”
柯俊俠有點奇怪:‘三天,現在移居人員的成分這麼複雜了嗎?’
曼妮達說:“不是,以前這種人我們都是拒絕的,其中有不少還滯留在牆外,用一兩天時間,翻翻檔案,抓抓人,就能找回來了。”
柯俊俠開心地搓著手說道:“原來如此,那立刻幹吧,讓公孫述的警隊也來協助你。果然天底下沒有過不去的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