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面山頂卻沒有霧,王鐔眺望過去,能看到上面有旗幟,還有人影站在上面。
戰前站在高處的人,多半都是聯軍的統帥大將。昨天王鐔還去過那裡,或許腳印現在都還在,顯然猜測著蒲莎王可能也在那裡,王鐔心裡有種很近的感覺。
不同的人站在同一塊土地上,立場也會不同,而今蒲莎王在想什麼?.
王鐔眺望了一陣,武將們陸續來到了中軍。禁軍以往多年的戰陣習慣,依舊保留了不少,先到主將跟前來,最後再部署一下戰陣。
來了上百人,營將以上的武將幾乎都到了。眾人一面觀看對面的戰陣,一面等著王鐔下令。
「昨夜已軍前議事,一切照原定部署。」王鐔開口道。
這時眾將便陸續安靜下來。
王鐔繼續說道:「陣前照實情,諸將可合理地臨機決斷。不過,未經允許,不得使用銅火炮及火繩槍!諸位記清楚,用火器的訊號是《十面埋伏》;反擊的訊號是《將軍令》!」
眾將嚷嚷著紛紛應答。
王鐔頓了一下,心道:像這種擺開了決戰,是雙方你情我願才能發生,若是蒲莎和獯鬻聯軍不願意,他們能把軍隊集中到這裡來?這是個機會,王鐔盯住的是聯軍的騎兵。特別是獯鬻軍鐵騎,因為在他眼裡,只有獯鬻軍精騎才算得上合格的有組織性的騎兵軍隊!
需要引誘獯鬻軍精騎上來,戰爭才能真正開始。
王鐔神色變得肅然,又說道:「禁軍是唐國最精悍的兒郎組成,裝備吃穿,都是最好的,是無數唐國百姓的民脂民膏!」
這話頓時很嚴重了,眾將敬畏地站正了身體。以民為本,是秦朝時就有了的思想,王鐔這話還是很接地氣。
王鐔朗聲道:「兒郎們翻山越嶺來到這裡,不是為了出醜,叫人恥笑,是為了我大唐的臉面,勿負朕與黎民百姓的殷切期待。為尊嚴,為保國安民,為祖先留下的每一寸國土,願諸位勠力殺敵!」
人們紛紛回應。
王鐔聽罷也不多說了,下令道:「備戰!」
眾將大聲喊道:「為皇帝效力!」「天佑吾皇,萬壽無疆!」
漫山遍野都是成佇列的軍隊。厙狄粟文觀望著前面唐軍的氣勢,整肅的軍容,便說道:「敵人數只是咱們的三分之一,但這是場惡戰。」
唐軍步騎在此地佈陣的人數一共才五萬多人,而聯軍約十五萬人!
蒲莎王疑惑地問道:「唐軍先到此地,為何不選咱們佔的這片山,卻要的是對面那片地方?」
厙狄粟文也完全沒看明白,只道:「不過對面開闊,正能痛快地戰一場!」
聯
軍步騎浩浩蕩蕩,陸續到達了戰場,聲勢更大,人馬眾多,橫向展開更廣,漸漸地形成彷彿一個半弧,對唐軍側面都形成了半包圍狀態。
超過二十萬人馬在這地方聚集,山溝之間喧囂異常,旌旗如雲,場面十分浩大壯觀。
雙方遊騎在兩山之間的山溝裡已經衝突起來,常能見到拉弓的騎士身影在遠處視線中越過。
聯軍人數佔據絕對優勢,厙狄粟文和蒲莎王都決定主動發起進攻。厙狄粟文建議道:「正面坡最緩,前軍步卒可以靠近之後再結陣,然後出動步卒進攻。騎兵在兩翼側後護住,按兵不動。
雖然有所準備訓練,但蒲莎軍戰馬在火器爆響面前可能不適,先以步卒對敵步卒方陣,最是妥當。」
蒲莎王雖然是聯軍的最高統帥,但他也相信獯鬻軍宿將的經驗,遂採納了建議。
厙狄粟文又說道:「唐軍人數更少,但軍容整肅,一次攻不下,可換人馬輪流進攻。」
一番準備後,蒲莎獯鬻聯軍步卒從山坡上向前移動,他們也是一群群人組成的方陣,衣甲不一,不少人攜帶弓箭,兵器五花八門,不過一個個卻也有股子蠻勁。
天山產鐵,蒲莎步卒著甲率很高,但顯然無力組織鐵匠作坊對盔甲進行加工,士卒們穿的甲冑樣式雜亂不一,都是各自在家裡自制的。
蒲莎王依舊很有信心,確實,戰陣上並非穿得好就能打,靠的還是人的勇猛!
大片的步卒向山下蔓延下去,就如同黑壓壓一片的山洪。蒲莎王看著這壯觀的場面,心情激動不已,又很緊張。大夥兒來打仗,都是為了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