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遠方的船隊極為低調的在南京啟程。看著消失在長江盡頭的大帆船。李信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這次探索也許將掀開中國在於他所熟知歷史之外的新篇章。
但是。並非有所發現。一切就會按照他所設想的方向發展。畢竟中國是個地大物博的國度。擁有一切可以滿足自身需求的資源。對向外探索的**並不強烈。再加上中國人有著極重的鄉土觀念。這一點簡直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地步。就算同在國土之內。並非本鄉本土都有著強烈的思鄉觀念。
李信也不是認為這種思想觀念不好。而是在這種情況下。使得中國人越來越保守。給他所規劃的海外探索之路帶來數不清的重重麻煩。當然。這些在統治者的刻意引導下一定會出現改觀。比如。每戶有人參與到拓展海外的行動中。可以免除所在戶中的稅賦徭役。甚至還可以在國內獎勵土地等。
當然。這都是後話。這一切實施的前提都是探索有所進展才能提上日程來。對此。李信在憂心之餘。還是有著很大信心的。他相信在自己的大力倡導之下。幾十年的功夫。就算一座大山也可以鑿出來一條通道吧。
而現在。他將要進行另一則更大的計劃。
楊嗣昌在中原連戰連捷。李自成留在河南的守軍似乎一改此前的戰無不勝。轉而節節敗退。由此。米琰所部以及領兩路北上的三衛軍都停在了南直隸本省的地界內。等待著進一步的變化。不過看眼前的情形。接下來當也沒他什麼事了。
隨著開封的解圍。一股樂觀情緒又在大明官場上蔓延了開來。大明天子朱由檢甚至在戰事尚未結束的情形下就明發上諭褒獎楊嗣昌的功績。這引起了返回南京城中陳開元的憤憤不平。
“這是什麼世道。盧閣部的功勞難道就沒剩下半分嗎。楊嗣昌這狗賊……”
對於陳開元屢屢痛斥楊嗣昌的行為。李信已經見怪不怪。只淡然笑道:“朝廷上的事。不是咱們這些人能夠左右的。盧閣部在朝中沒有奧援。被人嫉妒暗算也是情理之中。就算是李某本人。又何時少了朝臣的攻訐。”
陳開元立即躬身稱是。現在李信是他的衣食父母。自從做了放棄北歸的決定後。他註定只能依附於這個馬賊出身的鎮虜侯了。在經過多日的近距離接觸。他發現此人與傳言中有很大的出入。
比如坊間官場一直傳言。李信粗鄙少文。桀驁不馴。暴戾很辣。但實際上。這位鎮虜侯不但脾氣好的很。在他看來還有幾分優柔心軟的成份在內。這種性格與殺伐決斷的一代梟雄形象相去甚遠。
但這反而讓陳開元一顆忐忑的心安定了下來。至少跟著這樣的人不會有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那一天。
五月十四。夏季的熱風很快吹遍了江南。不過南京碼頭上卻擠滿了焦急的商戶。與倭國通商的船隊已經遲了半月未歸。海上行船固然會有各種突發情形出現。但是像這種半個月杳無音訊的情況卻是極為罕見的。
終於。人們等到了期待已久的訊息。但內容卻讓人絕望到了極點。
商船在渤海海域被來自朝鮮的海船所襲擊擄掠。這立即引發了城中商民的憤怒與痛罵。
政事堂的一干老臣們聽到了這個令人震驚無比的訊息後。一個個唉聲嘆氣。
“此事。看來只能交由朝廷交涉了。”
姜曰廣唉聲嘆氣。最終出了個主意。
鄭三俊冷哼了一聲。
“交給朝廷怎麼處理。現在的朝鮮蠻夷已經奉滿清韃子為正朔。朝廷又能奈之何。只能看看鎮虜侯是何態度了。”
現在的朝鮮已經被滿清所征服。他們已經不是大明的附屬國。朝廷根本拿他們沒辦法。他們既然擄掠了大明的商船。如果真想解決。除了開戰還能怎麼做。可是朝鮮背後站著的是滿清。一旦惹惱了滿清韃子。使得韃子再度叩關南侵。這個責任誰能負得起。
儘管滿清前幾年因為內訌實力大為折損。但是經過數年的恢復後。已經又開始蠢蠢欲動了。
姜曰廣眼睛一亮。在他看來。鎮虜侯向來重事商賈之事。這件事他八成會攬在身上。這樣政事堂的壓力可就減輕多了。他以前一直在翰林院任職清要。向來只管建議批判。說話容易的很。可自打進入政事堂經辦具體事務之後。他才發現實幹的不易。是以竟一掃此前的做派。凡是有空口白牙胡亂說話者。恨不得罵的他狗血淋頭。
果不其然。三衛軍在第一時間釋出了宣告。堅決主張打擊卑鄙的朝鮮小朝廷。
一向作為其喉舌的《公報》用了數版篇幅大力批判了朝鮮的這種卑劣行徑。同時又呼籲官府對這種行為必須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否則這些人將會變本加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