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八十五 為“名”
“鄭哥,我?”潘龍飛從進入酒店客房,到出來,再到如今並肩跟隨著鄭玄麒的步伐,腦中的思慮一直停留在七彩雲霧之中,除了震驚還是震驚!
“這些事目前除了你,爸、媽和玄辰,他們都不知道。為什麼現在只讓你知曉,還記得你曾和我說過的嗎?”鄭玄麒邊走邊說道,語氣不喜不悲,很平靜。但他右手挽住潘龍飛的肩膀,傳遞的許許暖意卻無聲地傳遞著一種信任與親情。
“記得,家人,影子!”潘龍飛想都沒想就出口道。
“你和我一樣都是早熟的人,思想與意志不比同齡人,所以不能以自己是未成年人的標準去看待自己,要求自己。咱們同住一個屋簷下,同喊爸媽,那就是家中的一份子,就得提早把家挑起來。以後,我不在溫州的時候,家裡的事,你儘量分擔起來。爸的性格直爽是好,小事不會糊塗,可遇到大事,突發的急事,還沒有媽看得準,到時需要你能及時地提醒。比咱倆小的玄辰、巖虎,兩小子都已經養成了很好地學習習慣,會自覺系統化,連貫性地進行交叉學習;至於武術內勁,對氣的感知與運用,那需要地是種持之以恆、循序漸進的態度,而不是急功冒進,這當中尤其是你,要量力而行,懂得張弛有度。小辰之所以能這麼快,自由地掌握細微的氣感,不僅因為年紀,身體結構、體質不同的使然;況且,他還比你倆在我親自指導下學習地要早。每一個人的生理結構,身心體質都不同,自然某些特殊的穴位也會對人的影響造成不同,還記得我再三囑咐給你的,那幾個已經經過疏通引導的穴位”鄭玄麒平靜地說道,“做事謀而後動,動則不留尾巴,你父親的刀法,我的格鬥、太極拳都不是花架式;退一步是海闊天空,但再退就是萬丈深淵!以後無論是誰,只要人還有一口氣,我就都有辦法,對於如今的我們來說,用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吐言清脆卻鏗鏘有力,鄭玄麒的聲音猶如打樁機,一下又一下地撞擊在潘龍飛的內心深處,靈魂儲存的位置。它不僅夯實了他內心的底氣和“牛脾氣”,更逐步解開了他自卑的枷鎖,融化了封閉多年的心靈;同時,也將一頭狂爆之獸從他的心門中釋放了出來。
最後,鄭玄麒的一句,‘家園才是我們共同守候的一塊精神寄託之地。’不僅表明了鄭玄麒的立場與底線,也更引起了潘龍飛的精神共鳴,喚起了他幼年片刻的記憶,對家的渴望。他的兩隻手情不自禁地緊緊地握住,而後右手自然地碰了下插在大腿旁,隨時攜帶的“祖傳匕首”,自己親生父親可能的遺物。
重複的景象,讓冥想狀態中的潘龍飛再次經歷一次時光回放。猛地睜開雙眼的潘龍飛,確定今晚是無法正常進入睡眠了,因為今晚他要消化吸收的東西有太多太多,而每一件都是匪夷所思,令人無法相信與直視。可他就在幾個小時之前,像一個攝影師,利用自己的身體:眼睛、耳朵,還有其他五官,認真且默默地錄影過,這,不可置疑!
潘龍飛唯一可以肯定地就是:自己的誓言,家人與影子,已經迫切需要他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進行各種武裝,無論知識、武力,還是心靈!這不單單是因為之前的急功冒進,分秒必爭更重要的是,即使作為影子,而此時影子的主人卻已經成長為了一個深藏不露、望而生畏的巨人了。
此時,鄭玄麒卻不在家中,如前幾日一般,從二樓窗戶躍身而下後,幾秒鐘就悄悄地來到了那棵大榕樹下。
“看來,這兩條詭異的白蛇真的就此離開了這裡,掙脫了某種束縛;不過,老榕樹,你也算有得有失,了卻牽掛後,這生命力越加地旺盛了。放心吧,幾年後那條交通要道要橫穿你的地盤時,我不會讓你挪就死的事發生,會在溫州找最好的植物專家替你診脈續生!呵呵,這片幾畝小的園林地,我更會買下來,你還是當你的樹老大,蔭澤一寸方土;我也順便給咱們的地主公圈個私人領地,拍拍他老人家的馬屁,希望他老人家心情暢通後,能再多關照一下我家的風水;也算為以後的本村老人、小孩們留個天然落成的綠色回憶。”鄭玄麒心情愉悅地拍著老榕樹說道。
若是此時土地公公真有靈,且正靠在老榕樹旁飲酒賞月的話,一定會顯身與鄭玄麒好好聊聊,說說某人怎麼知道幾年後這邊會有什麼交通要道要橫貫而過。依照鄭玄麒如今的成就與心懷,或許還會給他一個大大的拇指,讚賞他懂得敬老,也敬鬼神!
鄭玄麒起身,環視了四周,由遠而近,換做平常人,自然是一片寧靜,可對於他來講,卻是一片萬物演唱的情景,尤其那些代表熱量,代表生命顏色與粗細各異的流動線條活生生的生命奇蹟。而它們的源頭,正是自己腳前一步的這條寬約10米左右的人工河。
平靜的日子真得過地很快,但對於西郊中學的初三學生卻是一種活在幸福中的煎熬,更像一種度日如年的感覺。自從校長親自組織二個多小時的家長見面會後,五個班近七成數量的家長們之間彷彿結成了一個互學同盟。正是這次校領導、老師、家長與學生們都參加的坐談大會,讓從不有心去知曉什麼是教育公平的家長們第一次認真地認識到了學校的用心良苦,搶了“時間差”才得到的優勢公平。
彼此之間都是鄉里鄉親的,誰願意自己的子女比他人差一等。同樣都是孩子,農村的娃就比居民的遲鈍!
漢唐教育培訓學校:他的創始人,市教委出來的名副其實的市教育骨幹;它裡面的教師,主要都是市中重點中學退休或離退休的優秀教師;還有它的合作背景,來自於香港華僑的鼎力支援。因為這是學校與機構的第一次合作,所以雙方都經過了深思熟慮,深度地對照政策進行了解讀,合規又合法!同時,基於某人的建議,培訓學校如今的雄厚資金保障,所以對於報酬的問題僅僅是一種象徵性地收取,多勞多得。至於學校,老師,只有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人們才會真正明白為什麼會有老師是孩子的第二個父母!兩者皆為“名”,但此名卻是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