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國家天生就有對國民進行徵稅、徵兵、部分干涉自由的權力,但是在這個權力進行施行的時候,就必然會產生群體的誕生……」
「……演變到最後,國家就會喪失其天然正義性,演變成某些群體統治的工具。
比如貧民窟的民眾,原本應該是擁有土地的農民、普通的從事手工業、商業的小市民,但隨著時間變遷,就會因為他們勞動產生的利益大部分被以傳統商人行會、高利貸商人、土地貴族、灰色組織等群體剝奪,受到這些群體的壓迫,轉變成更加底層的貧民。」
夏林首先講述了貧民窟形成的過程,又接著補上了一句話:
「在之後,這些貧民就會如同淪落到泥潭中的動物一般,緩緩地在這其中溺亡,僅有少數人能夠幸運地脫離貧民窟,重新回到原有的位置。」
據夏林所知,赫爾迦納的貧民窟的貧民們來源複雜,但大體而言就是三類。
一是在帝國土地兼併中失去自己的土地的農民,二是因為一些意外之災從原來的中產家庭變成貧民的小市民,三是一些從其他城市、鄉村來到帝都,卻沒有辦法紮根的外來者。
這三類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在他們都受到過極大的壓迫,才來到貧民窟謀求著生存下去的辦法。
原本擁有自己土地的自由農民們,在豐年的時候糧食等作物因為各家傳統行會的聯手壓價,以及周邊貴族領主的逼迫,不得已將他們的心血廉價出售,就算是豐收也沒有辦法獲得太多的收入。
而災年的時候,受災後沒有足夠積蓄,抵抗風險能力差的他們就必須向周邊的領主借貸口糧甚至來年的種子。
而薩森帝國民間貸款完全沒有接受過各級機構的管制,往往定下九出十三歸高利貸的都算是有良心的領主,因此在這個過程中,稍有不順農民們就必須得出讓自己的土地,最終從自由農戶淪落到佃農。
若是再進一步,他們就有可能變成領主的農奴,因此這些農民才會離開自己的家鄉,來到繁華的帝都尋求一分生存空間。
而本就在城市中居住的小市民們抵抗風險的能力更強一些,但是他們也沒辦法支付一些意料之外的大事情帶來的支出。
比如說家人生病、受傷,工坊破產,需要重新找工作,子女婚嫁等等帶來的費用等等,這時候他們就必須找熟人借錢,實在不夠,就必須得找到高利貸商人。
一旦邁上這條不歸路,到最後,他們就會變成平時他們看不起的貧民窟的一員。
而貧民窟中的生活絕對不如他們想象得那麼美好。
從早到晚搬運各種重物的碼頭扛包工,一天的工錢不過是二十來個銅比斯,原來紡紗的紡織女工,每天更是隻有少得可憐的幾個銅比斯,但顯而易見的,他們付出的勞動量絕對是不止這個價格的。
在這其中,就有著商人群體與灰色組織勾結共同打壓工價,從他們身上榨取利益的原因所在。
之後若是再出現什麼疾病之類的事情,一個貧民
窟的普通家庭就會因此分離崩析,消失在貧民窟之中。
夏林在文章中詳細地寫明瞭這個過程,就是為了讓貧民窟的人明白,他們並不是天生就是貧民,而是受到了各種壓迫的因素才淪落至此。
其中最關鍵的矛頭,自然是對準了導致貧民窟最大群體的失地農民出現的傳統莊園貴族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