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甭說盧植辦學堂要錢,自己開婚介所,介紹優質資源,也要用到錢。
無論是現代還是古代,有錢能讓人生路四通八達,沒錢就滿是辛酸淚了。
“那我就先替先生謝過太守了。”劉厲拱手一揖,道。
...
今天正好是劉厲報道的日子,他讓公孫瓚也一併跟了過來。
自己本想讓侯太守給自己寫封推薦信,結果反過來,自己反倒先公孫瓚一步成為了盧植的學生。
還真像侯太守說的那樣,映入眼簾的學堂破舊不堪,這與劉厲印象中完全不符。
盧植,建寧年間被徵為博士,步入仕途,熹平四年,揚州九江郡蠻族叛亂,他被拜為九江太守,到任後就很快平定叛亂。
本以為從此以後仕途一路順風,可他在最風光的時候,竟然辭官回家,誰都不知道這背後的原因。
盧植在朝為官這麼多年,辭官回到家鄉辦起教學工作,怎麼連個像樣的地方都沒有。
那侯太守當真會把公孫瓚給送到這裡來嗎?
劉厲心裡帶著疑問,踏入了學堂。
“厲公子,我聽侯太守說這盧植是遠近聞名的大儒,怎麼住的這麼寒酸,這條件,恐怕只比我家好一些了。”公孫瓚打趣道,“這樣的環境,能教出厲害的人麼?”
“胡說什麼呢,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就像你這條件,誰能想到你搖身一變,竟然成為了侯太守的乘龍快婿。”
此話一出,公孫瓚瞬間安靜下來。
在學堂走著,時不時能遇上幾位學徒,他們穿著乾淨,與破敗不堪的學堂形成鮮明對比,劉厲攔住一人,恭敬言道:“這位同學,盧先生在哪裡?”
來往者駐足腳步,回揖道:“先生有點事,出去了,你們是今天新來報道的吧,先在學堂到處逛逛。”
學堂雖然簡陋,但卻很寬敞,院子旁就是很寬敞的教室。
教室內的氛圍與學堂外的環境形成鮮明對比。
學堂外是鬧市,而學堂裡異常安靜,只見一人正靜靜坐在教室角落裡,顧自己攥著書,正在努力寫著些什麼?
“《戰國策》?”劉厲見他手中的書,喊出聲道。
這位瘦弱不堪的少年仿若沒聽見一般,兀自盯著書,就差把自己給埋進書裡去了。
劉厲向他的桌面望去,只見桌面上擺放著一本注書。
“這位同學,你若是不介意的話,我可否開啟看看?”劉厲試探性地問道。
見他未回話,劉厲正想去拿起那本注書。
卻被這位少年一把搶過去,嘴裡喃喃有詞:“我的書,誰都不準搶。”
“沒搶,沒搶。”劉厲趕忙放下手,眼前這人嗜書如命,定然是未來的哪位大儒吧。
咚!
只聽見窗外傳來響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