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則類似於命題作文,通常是要求考生評論經史記載的某個典故或某一位歷史人物。如嘉祐二年進士科省試的論題是“刑賞忠厚之至論”,典出《尚書》孔安國註文:“刑疑付輕,賞疑從眾,忠厚之至。”換成現在的說法,這題目就是“論疑罪從輕”。當年,蘇軾的應試作文《刑賞忠厚之至論》就深獲主考官歐陽修的讚賞。
試策相當於問答,一般都是主考官就時務提出具體問題,讓考生髮表見解,所以又稱“策問”,考生的回答則稱“對策”。對策通常是千字文,但也有洋洋灑灑寫了上萬言的對策。
紹聖元年剛開科取士,離下次大考還有一兩年的時間,憑著他兩世為人的知識和閱歷,憑著他重生前靠刷題考上大學的恐怖經歷,武植再準備個一兩年,進士及第應該沒有問題。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不管是蚍蜉撼樹也好,還是螳臂當車也罷,他無論如何都要去博一把,搏殺出一個朗朗乾坤來。
下定決心後,武植的心反而平靜了下來,不再有了先前的惶恐不安,隨手拿起一本《禮記》閱讀起來。
晚上在一起吃飯時,武植鄭重的提出,準備明年就去參加大考。武修、鳳娘聽罷,都為他感到高興,畢竟振興武家家業的重擔就壓在他身上,看到他這麼有勇氣和信心,自然是喜上眉梢了。
第二天,武植起了個早,刷牙洗臉吃早餐,然後他帶上小娥,架上牛車就趕往清河縣縣城。
為什麼要去縣城?因為經過詢問得知,清河縣縣城才有蹴鞠(足球)賣!他要買一個蹴鞠來強化練習。他現在懷裡就兜著跟鳳娘要來的一百文錢用作買資。
清河縣縣城離武家那村不過十幾里路,架著牛車不到一個時辰就到了城門口。城門聳立,城頭上“清河”兩個大字映入眼前,只見城門口人來人往,進進出出,城門口有兩個皂吏正無精打采的看著人們進出,時而象徵性的盤查一下,武植和小娥看起來還像小孩,城門皂吏看都不看他們一眼就給他們放行。
進入門洞,街市中,一片熱鬧喧囂的繁華景象就鋪展在他們的眼前,憑著記憶,而且小娥顯然也來過縣城,兩人輕車熟路的來到了售賣蹴鞠的攤位,一排排各式蹴鞠就收入了武植的眼中。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圓、築球或踢圓等,從古人對它的稱謂上來看,這應該是一種類似於圓形的“球”狀物體。“蹴”古義為蹋、踢;而“鞠”的含義則為外面裹著皮革、內實米糠的“球”。蹴鞠合在一起就是踢足球的意思。
蹴鞠據說發源於戰國時期,漢唐開始盛行,到本朝後就更達到了頂峰,不僅宮廷的皇親貴胄在踢,民間也已經開始流行了起來,勾欄瓦肆都非常熟悉。而且更為神奇的是,北宋時期的蹴鞠是充氣的空心皮球,而不是笨重的實心球!很接近於現代的足球了。
宋人所著《皇朝事實類苑》記載:“(以前的)蹴鞠以皮為之,中實以物,蹴蹋為戲樂也,亦謂為毬焉。今所作牛彘胞,納氣而張之,則喜跳躍。”意思是說,以前蹴鞠用實心球,今人所用的皮鞠,是充氣的空心球,以牛或豬的膀胱為球心,充氣後,外面再包以牛皮,彈跳性很好。
能彈跳的球對圓形的要求很高,唐人做的皮鞠,由八片外皮縫合而成,還不夠渾圓。宋人則用十二瓣硝過的軟牛皮來縫合,“香皮十二,方形地而圓象天。香胞一套,子母合氣歸其中”;“熟硝黃革,實料輕裁,密砌縫成,不露線角”,“碎湊十分圓”。幾何學告訴我們,十二個五邊形正好可以構成一個球形體。這樣縫製出來的皮鞠便非常圓了。
宋人又是如何給皮鞠充氣的呢?用小型鼓風機,宋人稱之“打揎”。“打揎者,添氣也。事雖易,而實難,不可太堅,堅則健色(即皮鞠)浮急,蹴之損力;不可太寬,寬則健色虛泛,蹴之不起;須用九分著氣,乃為適中”。宋朝皮鞠還有標準重量,為“十四兩”,跟現代足球的重量差不多。
是不是很神奇?宋朝時期,民眾的智慧是不可低估的。
武植看的有點走神,拿起一個蹴鞠,顛了顛,覺得手感不錯,在小娥不解的目光中,問好價錢,花費五十文錢買了一個,放在牛車上,然後兩人駕著牛車,繼續逛清河縣街市。
街市兩邊酒肆、商鋪林立,各種喧囂聲此起彼伏,各色人等光怪陸離,有吆喝買賣的商販,有行色匆匆的路人,有慢悠悠在砍價的買家,也有耍雜賣藝的江湖人,時而看到一些拋頭露面的婦人小姐,時而看到孩童嬉笑跑過,各種喝罵聲不絕於耳,端的是熱鬧非凡。
走著走著,武植時不時停下牛車,隨手買些小吃,分給小娥,小娥看起來也很興奮,兩人一邊走一邊吃,走的渴了,跳下牛車,兩人就在街邊小攤上坐下喝點茶水,倒也玩得不亦樂乎。
申時時分(即下午三時),兩人才趕著牛車回到了家中。
待牛車收拾妥當,武植抱起蹴鞠,就在廳堂前的庭院裡耍起來,時而踢,時而撩起顛球,轉身起腳,熟悉的感覺油然而生,他的球技完全沒有落下。
他玩得興起,小娥在一旁卻看得目瞪口呆,連連拍手叫好,她比武植還興奮來著。
武修和鳳娘見到他會玩蹴鞠,而且還踢的這麼好,也不禁大感意外,訝異不已,唯有心中感嘆:“因禍得福啊,這夢中的老神仙真是大能,教給武植的東西和本事可真不少,而且還改變了他的性格!”
武植自從摔傷醒來後,從一個沉默寡言、陰鬱的人完完全全變成了一個陽光開朗、沉穩懂事的帥小夥,如此驚人的轉變,委實有點匪夷所思,使得武修和鳳娘兩人也只能歸結於是夢中老神仙的功勞了,自然也是喜上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