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8.

7回說母子二人歷經險阻,用棺木盛著進了長安城。

只見滿目瘡痍,城裡能走的貴人全都走了個乾淨,所以這柳家大院才會買價出售,得了個攏月望水的貴宅。

母子二人住在這裡,手信順著官道一路去了河州,報得平安心中稍定,卻又不得不開始打算存身立地。

李二同志得渭水之盟也許能成也許不能,誰知道究竟是付出了怎樣得代價,才讓五十萬突厥人沿路折返,沒有侵略中原。

回憶起歷史老師的說法,是李二搬空了國庫,用金銀讓部族首領各有分歧,又連續召了尉遲和程知節,星夜從隴右和山南迴護王都,秸利可汗無力統御部族首領一舉攻陷長安入主中原,為自己的身後事埋下了伏筆。

組建唐初政府的多是前隋大員,全國烽煙四起,連著長安都有隱太子的舊部捲土重來。

李世民殺了他大哥囚禁他老子才上的位誰都知道,當然他也證明了他的確是一位合格的好皇帝,並不以良善治國。

他帶給大唐的,更多的是精骨魂魄,和永不屈服放棄的精神。這在華夏的歷史上,是人之所以能認識到自己是人的重要一筆,而唐代可以說是華夏人最沒有奴性的時代,這個比對包括現代。

當然,想法就是個人觀點,隨便想想也就可以了。

一千多年,野史正傳,誰又能知道,唐朝到底是不是真的輝煌過,只是眾說人應,大概似乎也許有這麼回事吧。

..................

吃了七回奶的姜慕白到了第八回仍在吃他的奶,從河州吃到長安,天下大勢,活得下來,關他屁事。

李二同志的偉大光輝仍然照耀庇護在他腦門上。

當然,他是山東大族,就算秸利入主中原,改朝換代,大族仍是大族,政權國家,同樣代表不了全部。

他還沒被打上唐人的標記,所以腦袋裡想的更多的還是,這他孃的這麼大的宅子,要在後世可不是錢能拿下來的。幾個億的海景別墅,跟這個一比就是渣渣,就算不通電,也能讓人快快活活的在這宅子裡生活一輩子。

一瞬間感覺到自己是有錢人的姜慕白只想變得更有錢,要不是不敢說話,他非得攛掇老孃滿長安把宅基地都買了。

到時候半賣半送,李二不得給他個縣男補償補償?富可敵國不敢說,噹噹錢袋子還是很不錯的,不敢叫拿著槍的政治家來求自己,總能叫人家光顧自己兩眼,說個好話?世上的人情,大概就是一兩句話的問題了。

母親憂心家裡,雖然三嬸叫她寬了不少心,可人不在眼前,總歸心裡不是滋味。

一天兩覺睡不好,黑眼圈越來越重,人也消瘦了。好容易活了半月,不怕死的僕人又冒著亂兵和強盜從河州帶回來一封手信。家裡一切安好,刺史大人似乎忘了這回事,在城內明察改暗訪,四下去找王六了。

小姐被送回了湖北老家,刺史大人追著去了,也不知道下面該怎麼辦,但到底是沒姜傢什麼事。

手信交給三嬸檢視,嬸嬸沒有嘆氣,也沒有寬慰,只說無礙無礙,你且全心在城裡住著,將養身體。那姜家本族,不日就要有人來了。

具體是誰嬸嬸也沒說,母親希望是父親來,可族內同樣多事之秋,各方勢力錯綜複雜,全都仰著脖子看李二和秸利的渭水之盟能不能成,若是退走了可汗,天下大定陛下一定是勵精圖治的主,兒子留在長安說不得也有造化.....

薑母心中多事不提,人倒是安穩了不少,每日吃吃喝喝,管理家計,給姜慕白玩那些醫理藥方。

這些耳濡目染的東西讓姜慕白也重新長了一番見識。

從古到今,大族的家教都不是窮人家的孩子能比的,僅在襁褓之中,接觸到的,就可能是別人拼盡一生也抓不到的機遇。

.......................

族裡的事,大概就是些人情關係。

薑母來到三叔落腳的長安,自然少不得去見見這個,看看那個,都是些後院牽前院。

有了她這外來的帶來山東的訊息,擁護李二,豪賭沒走的貴胄們也稍稍寬心,特別是朱雀街的程知節家裡,跛腿的小兒子跟著粗黑的老孃四下拿著飯缽上門要飯,日子過得慘慘慼戚。

未來的國公日子過得這樣慘,不消多說城裡是怎樣一番光景。

雪中送炭的事還是要做的,三叔家現在算城裡的土豪,他也不含糊,將家裡所有的口糧全數分給那些大門。

尤其是程府的娘倆,特別送了三大車糧米。

粗布淡茶,終歸沒有對李二失了希望,大族也大開方便之門,又將自己所得和空餘,全數分給了城中蓄勢守城的百姓,這些人全都是從江夏跟著李二打到長安來的,多是府兵後人,一番話動,拆了房子上城守牆,一時長安形勢緊張,許進不許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