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傳來一聲聲的“升旗,起航”,直到遠方。
而他們乘坐的這艘樓船,在微微顫抖了一番後,在四艘快船的護衛下,離開了碼頭,進入了江面。
從中午時分進入船艙,朱瞻基就沒有了閒暇,一下午都在跟張氏說著出海的景色。他講述,朱瞻墉不時插科打諢一番,逗的張氏和孫嫻她們不時露出笑意。
朱瞻埈的身份就比較尷尬了,他雖然排行老二,但是卻不是張氏親生,而是李氏所生。張氏倒是對他並無偏見,卻也不會親近一個母妃還受寵的名義兒子。
到了晚飯的時候,朱瞻基才讓人接來了馬欣,劉承徽和沈黛兒她們。
從蘇伊士出發的時候,劉承徽就給幾人都斷了藥,一月去藥效,路上行程三月,這個時候,四女都懷上了孩子。
而姿色出眾,又生了一個女兒的沈黛兒雖然被記入宮碟,卻是初次見面,張氏行事周到,自然不會忘記給她準備了見面禮。
至於其他的異族的女子,都沒有記入宮碟,哪怕被朱瞻基破了身,在沒懷孕的時候,也湊不到這樣的場合來。
晚飯後,張氏換乘了另一艘樓船,並且將幾個孩子也都帶了過去,這艘樓船上,就只剩下朱瞻基與一眾妻妾。
這一晚,自然是屬於太孫妃孫嫻的。離家三年,這一晚朱瞻基自然也要努力拼搏,補足功課。
第二日,依舊是在長江之上行船,從應天府到松江府長江段八百里,又是逆流而上,尋常海船需要三日以上,現在換的這艘新式滾裝船,卻只需要兩日時間。
一幫女人帶孩子,陪張氏。張氏是心疼朱瞻基的,成心讓他歇息兩日,不讓那些大臣武將打擾了他享受天倫之樂。
離家三年,這剛回來,一大堆事要處理,一大堆人要見,但是現在,只能聽了張氏的安排。
不過在船上他也閒不下來,趁著透氣,來到了甲板下一層檢視大明新發明的滾輪船。
這個滾輪船其實很簡單,就是用滾輪取代了以往的船槳。四個滾輪分置船體的中部兩側和尾部兩側,有一個活動的吊杆可以把滾輪吊起水面,也能放入水下。
滾輪當然比船槳吃水更給力,而且在船艙裡面還使用了齒輪配比,可以節省不少力氣。
而船艙裡面,在每個連線滾輪位置處,設定了四個相對而坐的座位,有點像後世健身房的固定位腳踏車。
水手騎在上面,蹬動曲軸狀的聯動腳踏,就能讓滾輪轉的飛快。
四個滾輪可以同時蹬動,也可以分開蹬動,蹬動一邊的時候,轉向也非常快速,比原本的船槳效率更高。
以前的時候,這樣一艘大船,沒有五十個人很難划走,船上要配一百多個船員。
但是現在,十六個人就能讓船速比以往快了二分之一,因為是用腿發力,還比以往更輕鬆。
朱瞻基只是一看,就知道這是受到了鑄幣廠曲軸壓鑄機的啟發。
雖然這種動力還很初級,但是朱瞻基也開心無比。因為這可沒有他的功勞,完全是工匠們自我研發出來的,這種趨勢絕對讓人欣喜。
兩日的時間一晃而過,朱瞻基讓人從專門給他裝貨的貨船上,拿來了給親人們準備的各種禮物。吃的,用的,玩的,應有盡有。
這些禮物討好了一群孩子,受到禮物的誘惑,一群孩子現在跟他也不生分,親近了起來。
特別是胡善祥生的朱雪,身為朱瞻基最大的孩子,聰明伶俐,也有長姐之風範,懂得謙讓弟弟妹妹,很是讓朱瞻基歡喜。
她帶著一幫弟弟妹妹繞歡膝下,雖然讓船艙裡吵吵鬧鬧,但是張氏很是喜歡這種氣氛。
只要張氏開心,朱瞻基當然是遷就她的心境。
雖然這個時代講究抱孫不抱子,但是朱瞻基卻不在乎這些,跟一幫孩子沒大沒小地玩鬧一番,也算綵衣娛親了。
不過,當十二月十七,樓船停在應天府閱江樓碼頭的時候。朱瞻基從一個兒子,一個丈夫,一個父親,又重新變成了一個帝國繼承人。
自永樂十五年正月十六離開應天府,他這趟出行耗費了兩年十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