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絕對算不上是一個有情有義之人,自我為主,利益當先。
但是張氏用她不求回報的愛,在這十幾年中已經完全融化了他。
朱棣對他期望甚多,不自覺會給他一些壓力,朱高熾更是因為朱棣對他的偏愛,欣慰中還有一些嫉妒。
只有張氏不求他任何,只要他平安。
縱然他這個鐵石心腸之人,也早就被感動了。
原本來拜見的時候,他還有一些作秀的心態,但是看到張氏憔悴了許多的悲喜之狀,他的眼眶也忍不住紅了。
他跪在地上,張氏抱著他的頭眼淚忍不住地往下流。母子兩人相擁了好一會兒,張氏才注意到近侍太監郭良不停地在跟她使眼色,而跟在朱瞻基後面李亮他們,堵住了遠處岸上眾人的視線。
她連忙擦了擦眼淚,擠出一絲笑容,扶著他的雙臂道:“都是母妃不好,我兒一路奔波,竟還忘了讓你起身。”
朱瞻基順著她的手起身笑道:“孩兒不累,見到母妃只有開心。這次孩兒從海外給母妃帶回來了各種奇玩,這兩日說與母妃聽。”
這個時候,跟在朱瞻基後面跑過來的朱瞻埈,朱瞻墉見朱瞻基起身,也都趕緊跪下磕頭。“孩兒瞻埈,瞻墉見過母妃。”
張氏看到走的時候還不滿十三歲的朱瞻墉,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半大少年,眼淚又忍不住流了下來。
叫了兩人起身,又問了好幾句,才記得將眾人讓進了艙內。
船艙內還有朱瞻基的幾位妃子,以太孫妃孫嫻為首,帶著幾個已經三歲多的孩子等候多時。
幾個女人的眼睛都黏在了朱瞻基的身上,一個個淚眼朦朧。還是張氏要主持場面,收拾了心情,說道:“快讓基兒見見幾個孩子,走的時候都還沒有滿歲,現在都五歲了。”
幾個孩子有些怯生生地看著一下子進來好幾個陌生人,往張氏,孫嫻她們的身後藏。
最小的朱瞻墉見孩子們害怕,逗樂道:“快來叫一聲三叔,三叔有好東西送給你們。”
張氏嗔怪地瞪了他一眼,溫柔跟孫嫻身後的孩子說道:“祁鎮,你不是天天想爹爹嗎?快來見過爹爹……”
孫嫻擦了擦眼淚,蹲下了身子說道:“還記得我教你的嗎?快去給爹爹磕頭……”
三歲半的朱祁鎮看了看其他的姐姐和弟弟妹妹他們,繃著小臉,怯生生地來到了跟張氏並肩坐在軟榻上的朱瞻基面前,跪了下來。
“孩兒見過爹……”一句話還沒有說完,就哇地一聲哭了起來,一邊哭,一邊還不忘記連磕了三個頭。
這一幕讓眾人都忍不住好笑,只有朱瞻基有些尷尬。
張氏就忍不住拍了一下朱瞻基的手臂說道:“孩子還小,你又是在外面久經風霜的,一股煞氣,別怪孩子膽小。”
有他帶了個頭,其他幾個孩子也都紛紛上來跟朱瞻基行禮,這一次幾個孩子一起,也不害怕了,規規矩矩地行了禮。
朱瞻基更尷尬的是,因為沒有準備,連點禮物都沒有,更別說幾個孩子他都認不出誰是誰了。
叫不出名字,他就只能將注意力放在了長子朱祁鎮身上,伸出手說道:“祁鎮,來爹爹這裡來。”
猶豫了一下,他又回頭看了看孫嫻,這才磨蹭地來到朱瞻基的跟前。朱瞻基也知道自己沒有孩子緣,摸了摸他的頭說道:“爹爹給你們帶了好吃的,好玩的,等回到宮中,拿給你們。”
他嗯了一聲,摸了摸朱瞻基的鬍子,咧開小嘴笑了起來。“扎。”
朱瞻基笑了起來,對著孫嫻說道:“一別經年,你在宮中代我伺候母妃,照看孩子,辛苦了。”
孫嫻福了一下身子,雖然雙目含淚,卻笑的燦爛。“妾身不辛苦,殿下遠赴海外,操心國家大事,才是辛苦了。”
朱瞻基也不厚此薄彼,跟每個妃子都說了一句,算是慰藉她們一番,才跟張氏說道:“行軍八萬人,母妃又興師動眾來迎接,京城皇祖父他們也在期盼,大軍不應耽擱,就請母妃下令起航吧。”
張氏搖了搖頭笑道:“我一個婦道人家,這一身榮耀還不是你們帶來的。我在這裡看著你們就好了,一切都聽基兒安排。”
朱瞻基點了點頭,向著門外說道:“升行軍旗,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