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十九章 思想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九章 思想 (2 / 3)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這種事你安排就好,星城這裡不錯,不管是距離舊港,還是距離麻喇迦都不遠,邀請各國使節也很方便。”

王景弘笑道:“那我安排好了行程和人員,再跟你彙報。”

朱瞻基沉吟了一下說道:“時間要快一點,你們要等待五月的南風,我們卻必須要在南風到來之前,前往南洲。”

鄭和聽的一愣,眼睛在朱瞻基和王景弘之間看了看。朱瞻基又說道:“大家散了吧,滇國公留步。”

等眾人都出去了,朱瞻基請鄭和來到了一樓東側的茶室,在面向花園的竹椅上坐了下來。

“滇國公,孤改變了主意,這次下西洋,你跟孤一起行動,右路軍讓王景弘和朱真率領。”

鄭和剛才聽到了朱瞻基的話,就有了一些心理準備,他遲疑了一下,開口問道:“可是臣有不妥之處?”

朱瞻基搖了搖頭說道:“非滇國公之過,而是孤另有考量。滇國公四次下西洋,在南洋和西洋都相當熟悉,而且與這裡的各國國主,部落首領都建立了友好的關係。但是,這恰恰也是孤擔憂的一點。”

李亮拿硝石結冰,冰鎮了一個西瓜,切成薄片,親自端了上來。朱瞻基拿過來了一塊,大口地吃了起來,鄭和卻擺了擺手,示意自己不吃。

“殿下,臣有一事不解。”

“說。”

“從殿下的麻喇迦政策,臣已經看出了殿下準備改變大明以往對南洋各國的政策,不在意安撫為主,而是準備加強控制,讓南洋各國百姓更認同我大明的統治。”

朱瞻基吃了一塊,就不再吃,吩咐李亮道:“給馬良媛她們端去,她們女人喜歡這些甜食。”

然後他才又回頭說道:“我有一疑問想問滇國公,大明雖然名義上是南洋諸國的上國,但是各國各自為政,除了上層人物知道我大明,那些百姓有幾人知曉我大明?又有幾人認同我大明?”

鄭和沉吟了一會兒說道:“除呂宋,渤泥國,舊港之外,無不是見風使舵,只想佔便宜之輩。”

朱瞻基反倒吃了一驚,他以為鄭和會掩過飾非,卻沒有想到他竟然能直接坦陳。

“所以,大明對南洋各國的政策,到了不得不變的時候。孤早年間就在準備這次西洋之行,目的就是為了讓各國真正變成我大明的屬國,讓我大明的光輝照耀各國。這個過程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想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要一手拿著糖,一手拿著刀槍。聽我大明令者,給一塊糖吃,不聽者,刀槍逼之。”

“殿下是認為臣對南洋各國太過於寬宥?”鄭和苦笑道:“殿下卻不知臣之所想……”

朱瞻基攤開手說:“我是主帥,你是副帥,所以孤現在希望與你開誠佈公,達成一致。現在我有足夠的時間,來聽你說。”

鄭和見朱瞻基如此說,一時之間反倒不知道該從何說起了。他沉吟了好一會兒說道:“和自永樂元年就開始出海,這十五年見走遍了中州大陸的大部分地區。但是再也沒有見過一個國家有我大明強盛,富饒。臣一直在想,為什麼這個世界一直要有戰爭,為什麼就不能和平相處?但是發覺,只要有不同的國家存在,不同的民族存在,戰爭就會永不停止。

以前的大明並沒有絕對優勢,只是一個草原,就讓大明束手無策。但是自殿下將火槍改進,並且能大量生產,如今的大明就有了統一中洲大陸的能力。如果這些國家全部都處於大明的統治之下,是不是,以後就不會再有戰爭了呢?

所以臣對殿下的計劃不僅沒有半點意見,還非常支援。以前臣只能聽陛下的命令,以安撫為主,不會插手南洋各國的事務,但是如果把這些國家全部變成大明的疆域,由我大明頒佈法令,萬民莫有不從,那天下也就沒有了戰爭。”

朱瞻基聽到鄭和的話,真的有些傻眼了。沒有想到,在幾百年前的這個時代,竟然就有了鄭和這樣的和平主義者。

他已經完全摒棄了國家,民族,宗教,成了一個真正的泛愛主義者。

朱瞻基忍不住說道:“想法是好的,但是很難實現。”

鄭和問道:“為什麼?”

朱瞻基最喜歡這種經驗碾壓,這是這是他比這個世界上的人唯一強的一點。不管是智商還是情商,後世的人並不比古代的人更強,唯一強的就是經驗和多了幾百年的閱歷。

“首先,這件事要分開來看,一面是其他各國對大明的接受程度,一面是大明具備的管理條件。而這兩方面,還都要包括個人與團體之間的矛盾和衝突。

首先來看各國對大明的態度,不要說南洋各國和遠隔千山萬水的西洋各國。僅以韃靼為例,不是一個民族,不是一種生活方式,他們與大明的融合就有著根本的矛盾。因為距離近,所以大明可以慢慢地影響韃靼,利用北明山銅礦的利益,將大明和韃靼聯絡在一起,但是這並沒有解決兩個不同民族之間的根本矛盾。

當初的蒙元實行不同等級的管理模式,這已經被證實,不能解決問題。因為沒有任何一個民族願意當低等人,這樣只會引起不斷地抗爭。

這只是從大的方向來分析,而具體到了細節方面。大明的管理,韃靼的管理,都是由個人來實行的,是人就會有私心,就會有自己的利益。不是每個大明人都會維護大明的利益,特別是在大明的利益與個人的利益相互衝突的時候。

其次,我們再來看大明具備的管理條件。如今從大明傳達一條命令到漠北,就需要一個月,而從大明傳達一條命令到南洋,不是順風期間,就需要三個月,而到西洋,更是需要一年多。任何一條命令,傳達到西洋的時候,可能早已經過時。

而且,大明的層層管理人員都有私心。這種距離和時間帶來的管理難度,會讓原本利民的政策,到最後變成了害人。前宋王安石變法,青苗貸本來是利民的,可是最後變成了害民,這就是一個簡單的例子。

這樣的例子簡直太多了,許多時候,朝廷的政策在州府還能執行,到了縣城,就已經變的面目全非。而到了鄉鎮,只能靠鄉老來自我管理。

這還是在大明境內,出了大明,朝廷根本管不了。所以我說滇國公的想法是好的,卻不合實際。”

“那就沒有解決的方法嗎?”

“當然又,但是那要建立在改變如今大明的縱向管理制度上。”

這又是一個新名詞,鄭和有些聽不懂了。“什麼是縱向管理制度?”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