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他們就會形成一個龐大的利益團體,即便是皇權也很難打破。
朱瞻基慶幸的是如今這個時代,這個利益團體還沒有形成。要是等到土木堡之後,皇權都根本沒有話語權。
但是,他真的不知道如何在這個時代將輿論宣傳鋪開。
這個靠行政命令也最多隻能宣傳到縣一級,至於辦報紙,那些基層的老百姓可不識字啊!何況,解釋權還是在讀書人手裡。
更重要的是,這絕對不是他現在能做的。他今天敢這樣做,朱棣明天恐怕就要直接剝奪了他太孫的位置,給他一塊封地,圈禁在王府裡自生自滅。
朱高熾這個太子當的就窩窩囊囊,敢插手政事就是一巴掌。朱棣再喜歡他這個太孫,也不願見到自己身強力壯的時候,就跟他搶權。
當然,也是因為這件事不急,晚幾年,早幾年改變相差不大,所以朱瞻基等的起。
相對於這方面的改變,開拓海外疆域,趁著軍隊沒有腐化,將人們的目光引向海外,這更重要。
但是,事情還是要做,準備還是要做。
他能想到的,就是透過戲劇和戲曲來進行宣傳。
這就像後世的愛國歌曲,或者是電影的文化輸出一樣,雖然看似不重要,卻在潛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所以,他盯上了如今是大明頂級戲劇家的朱有燉。
雖然接觸不多,但是朱有燉對這位備受寵愛的太孫可謂知之甚多。如今的大明,或許有人對太子還不太在意,卻沒有人敢疏忽太孫。
太子雖然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但是身體卻不好。如今皇上春秋鼎盛,太孫卻已長成。
太子夾在中間,上面壓著皇上,尚無實權,下面的太孫卻已經超過了他,掌五十萬水軍大權。
除此之外,太孫在武將,勳貴之中的聲譽,都要超過太子。
哪怕是對太子期望滿滿的文臣們,也不敢確保,太子能比皇上活的更久。
而皇上讓太孫掌軍權,也是防著這一點。
上有太祖直接傳位建文,恐怕如今又要重蹈覆轍。但是當今皇上高瞻遠矚,所以才一開始就讓太孫掌握軍權,防止有藩王學他,不讓如今太孫走了建文的路。
這些年皇上打壓各地藩王,恐怕也是為了這個目的,甚至為了太孫,連當初最寵愛的兒子漢王都廢了。
朱有燉雖然遠離政治,但是身為一個政治人物,一個王府的繼承人,在這方面看的也是比較清楚的。
太孫有什麼嗜好,性格怎樣,都早已被他們調查的一清二楚。
他想不到,什麼都不缺的太孫,有什麼地方會需要自己幫忙。
所以他楞了一下才說道:“我能幫你什麼?”
朱瞻基哈哈笑道:“六叔謙虛了,對侄兒來說,六叔一支筆勝過千軍萬馬,侄兒恐怕以後還要麻煩六叔。這裡不是說話的地……走,去我興慶宮,我那宮裡有幾個粵菜御廚,手藝相當不錯。”
朱有燉當然願意跟這位以後的皇上拉近關係,也不客氣,笑著說道:“那就叨擾了。”
皇宮的規矩多,朱瞻基與朱有燉雖然見過幾次,但是這還是朱有燉第一次來興慶宮。
朱高熾去了北平,張氏幾乎就一直待在興慶宮這邊,幫著孫嫻管理後宮。
朱瞻基也將孫嫻她們介紹了朱有燉認識,然後就打發了她們下去,只有張氏年歲大了,沒有太多避諱,陪著朱有燉契闊了一番。
飯後的時間,就屬於朱瞻基和朱有燉的了。兩個人在偏殿的書房裡坐下,朱有燉的眼睛就被那個地球儀和佔了一面牆的地圖給吸引住了。
“這些地方真的就沒有人住?”
“大部分地區空無一人,有也只是一些小部落,比我們三皇五帝時期還要落後,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
“如此大好河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