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方面沒有人能教朱瞻基,所以他把理由推到生活中。許多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被他整合起來,就成了創新。
朱棣對這個答案還是相當滿意的,點了點頭,又看向了窗外。
這次離開了三年,應天府的許多地方,變的他都有些認不出來了。
火車到了下馬橋東部的理工學院,這裡的師生早就得到了通知,此刻沿著火車道兩邊組成了歡迎的隊伍,紛紛對著火車行禮。
朱棣也忍不住跟那些學子揮了揮手,扭頭問道:“這理工學院學生似乎不比國子監少。”
朱瞻基搖了搖頭道:“國子監監生上萬,理工學院如今才招了第一批學生,只有三千人。要過兩年,理工學院的學生才能超過國子監。”
朱棣又問:“國子監貢生乃是官員候補,為何這兩年被授官之人卻少了許多?”
朱瞻基早就想好了藉口,回道:“皇祖歸國,這南洲開發也就馬上要開始了。如今國子監這一萬貢生,怕是還不夠南洲那邊需求。”
朱棣只是淡淡道:“理工學院教學生做工,務農,修路,架橋,這是好事。但是,不要忘記了,儒才是國本。”
朱瞻基行禮道:“孫兒不敢或忘。”
理工學院這裡是東西線的終點站,到了這裡,火車放慢了速度,繞行了一個圈,又回到主路上,接下來,就要一路向西,參觀夾江工業區了。
出了清涼門,朱棣覺得自己的眼睛就不夠用了。原本這裡是荒涼的外城,但是現在,卻似乎比城內還要繁華。
今天朱棣歸來,火車路線全部停頓,但是火車路兩邊的馬路上,來來回回的馬車絡繹不絕。
寬闊的道路兩邊,到處都是修車鋪,糧食鋪等店鋪。還有那已經有人居住的新式小區,給這邊增加了許多人氣。
工部和內監修建的居民小區已經開始了第二期,第三期,大片的單元樓小區讓朱棣目瞪口呆,連連表示改日要進去好好看看。
而夾江工業區這裡,如今更是已經大變樣。從永樂十三年開始算,這裡已經建成了七年,還是飛速發展的七年。
各式廠房除了房頂跟窗戶,其實跟後世的工廠區沒有太大的區別。
特別是特種鋼鐵廠的那四個巨大的煙囪,讓人對工業的力量有一種發自內心的震撼。許多人第一次見,生怕一陣風就會吹倒。
這個時候,朱棣也不嫌這個煙囪會違制了,問道:“為何修建的如此高大?這怕不是有五十米!”
“皇祖英明,許多人第一次看,還以為有百米高,實際上,這煙囪比真理塔要低一點。”
朱棣又看了看朱瞻基,卻沒有說話。這是他心中最大的心結,他建了一座報恩寺,一個報恩寺塔,結果等到建成了,朱瞻基竟然把和尚們都遷移走了,改名叫真理教。
原本的報恩寺塔,現在被他改名叫真理塔。
自己還沒有死呢,就敢如此作為,這小子實在該教訓一番。
不過當初的怨氣已經消散了,朱棣也知道了朱瞻基高出一個真理教的目的是什麼。與其弄一個虛名的報恩寺塔,的確沒有將這裡作為真理教的總部合適。
但是話說回來,現在不說他,是給他面子,等到沒有別人的時候,還是要好好教訓他一番才行。
讓他知道,誰是爺爺,誰是孫子。
閱江樓碼頭這裡,無數的將士從船上下來,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去競技場參加凱旋大會的。有些人值守,有些回家,有些人興致沖沖地按照安排,前往競技場。
為了準備今天的慶典,鴻臚寺,禮部,兵部,太常寺,光祿寺,已經準備了三個月。
那些立下大功的將士名單也早已拿到,他們如果有親眷在京城,還能獲准一同參加慶典。
而在競技場的四十多個門口,御廚和光祿寺早就準備好了免費吃食,凡是要參加慶典的人,都能免費領取食物。
大明上下興致沖沖,而那些初次來到大明的使節,看到眼前的這一幕還以為來到了異世界。有些膽戰心驚地小心翼翼觀察這個先進,文明的城市。
這個巨大的城市是他們之前從來不敢想象的,置身其中,彷彿時刻都會被吞沒。
當他們被安排上了火車,看著這個怪物一次裝下幾百人,還以駿馬賓士的速度前進,一個個腿都是軟的。
而到了競技場,他們更是被震驚了。這一天,他們在尋找座位的時候,因為腿軟,摔跤的人不計其數。
在主席臺那裡,朱瞻基的一幫妃妾和孩子們早就過來了。他們今日不用上課,一個個開心無比,來回跑竄,讓跟著他們的宮女膽戰心驚。
終於到了午時,負責主持慶典的禮部尚書呂震在擴音器前,大聲宣佈。
皇帝陛下,太孫殿下,還有諸位大臣來到競技場的時候,整個競技場內響起了震天動地的歡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