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裡仿生人開著那臺被改裝過的猙獰卡車一路向港口開去。
這裡距離港口有四個小時的路程,大約天亮就可以將小玉在網際網路上購買的建材拉回來。
第二天一大早李明宇就被卡車的轟鳴聲吵醒。
那輛被改裝過的大卡車像是推土機一般在原始森林裡橫衝直撞,一排排環抱粗的巨樹在車頭鋸齒的收割下齊齊倒下,隨後被機械臂修剪掉枝丫放置到卡車中間車廂被打成極為細小的木屑,混合著其他的建築材料一起運輸到車尾,一個橫排的機器將混合物一起撲在了地上。
使用等離子體作為燃料的機器在剛剛澆築的混合物上不斷噴吐出高溫火焰,原本還很柔軟的混合物快速凝結,變成了一條平坦的柏油馬路。
卡車從港口一路開到李明宇昨晚搭建的帳篷旁邊,一條連著港口的四車道馬路就這樣鋪成了。
如果放在以前,這樣長度的馬路起碼需要幾年的時間,耗費無數的財力和物力才能修建完成,但是因為有了烯烴3型高分子材料,這個時間和成本會被大大的縮短。
沿途連綿不絕的巨樹本身就是一種用途廣泛的建築材料,卡車車廂的機械可以將巨木從分子層面打碎,形成一種粘稠的有機晶體溶液,在充分混合少量的烯烴3型高分子材料後,這種有機晶體融合會快速纖維化,變成一種像是高濃度的蜘蛛網結構的液體。
將這種液體鋪在地表上,液體會快速與泥土反應並粘合在地表上,透過高溫蒸發液體內的水分,這種有機晶體溶液會變得比水泥更加堅硬牢固,這種有機晶體溶液用來做建築材料可謂是再合適不過了。
有了馬路就可以向基地內運輸物資了,小玉很快就聯絡上了臨近國家的大型原材料供應商。
建築光是靠樹肯定是不行了,主體的工程還是必須要使用金屬質地的原材料。
三萬畝的土地並不大,李明宇打算先修個臨時的生產基地。
首先是工具的生產線,目前一窮二白的,可以說什麼趁手的工具都沒有,要想在重頭修建出一個生產基地肯定是不現實的。
原材料供應商的速度很快,畢竟小玉採用的是美元結算,而且還先給了一半的定金,大約到中午的時候一輛輛卡車就遠遠不斷的從新修的馬路上開了過來。
“嗯?這裡怎麼修了一條這麼寬的馬路?上週我去送貨都還沒有呢?”運送貨物的司機有不少是附近的居民,對憑空出現的馬路詫異不已。
小玉訂購的東西可謂是五花八門,金屬礦石、鋼材水泥、稀有氣體、新型建材幾乎是無所不包,仿生人指揮著送貨的卡車在一處處空地上將貨物分門別類的對方完善。
那輛被改裝的卡車也是一刻都沒閒著,從這塊平坦的土地中心按著圓周不斷開動,將周圍的樹木全部都砍得乾乾淨淨,很快大片大片的土地就被平整了出來。
工業級3D印表機經過一晚上的自我複製,已經列印出了相當客觀的數量,分出一部分印表機繼續自我複製,另外一部分則開始進行組裝,以便列印更為龐大的生產裝置。
在灌注了充足的原材料之後,一個三十幾米高二十幾米寬,由三十多臺印表機組裝起來的龐然大物緩緩啟動,超過十米長的機械臂從各個方向按照既定的列印方案開始噴塗各種不同的材料。
這是李明宇準備列印的第一個重型機械裝置:分子熔爐。
目前市面上的建築材料太脆弱了,要想修建大型的建築無一例外都是透過鋼筋搭建結構,混凝土澆築的方式,這種方式雖然有效,但卻有周期長成本高的缺點。
在小玉提供的技術方案中,李明宇能夠選擇更加高效安全並且快捷的方式去修建自己的基地。
工業級3D印表機的速度很快,分子熔爐雖然體型龐大,但是並不需要太過於精細化的列印,在幾十條機械臂的快速噴塗下,僅僅過了四五個小時就完成了列印。
十幾米高的分子熔爐建成後,仿生人很快拉著之前平整土地砍伐的木材過來,將所有的木材全部都投放到了分子熔爐之內。
這些木材全部會被溶解成為有機晶體溶液,作為基地建材的一部分。
烯烴3型以及烯烴3型高分子材料的生產線在原料充足的情況下很快就被印表機列印了出來,沒辦法,市場上目前兜售的這種新型材料實在太劣質了,尤其是幾內亞灣這種雞不生蛋鳥不拉屎的地方,兜售的新材料幾乎都是不合格的殘次品,李明宇可不敢用這些材料來建自己的基地。
但這裡也不是完全沒有優點,這裡生產的原油品質上乘,進口的各種礦石也是價格便宜,幾千美元就可以買好幾大卡車的鐵礦石。
李明宇看著忙碌的仿生人,調出了他昨晚挑選的城市規劃設計圖。
淡藍色的三維投影懸浮在李明宇面前,一個複雜龐大的城市虛影若隱若現,設計當然是小玉設計的,李明宇只是提供了些許的想法。
目前的三萬畝只是整個城市的西南角,這片土地的東邊和北邊還有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因為本身就處在剛果盆地的中心,地勢相較而言還算平坦。
整個城市採用拼接組合的方式,按照功能模組的不同進行佈局,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隻要生產出了相應功能模組的生產線,那麼就可以進行快速的組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