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說過我母親是潘家貿易行在上海辦事處的買辦,那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個年代,女人出門工作可沒現在這麼普遍,我母親卻能年紀輕輕就掌管半個大上海數一數二的海外貿易行,因為她是曼徹斯特大學的高材生。”
潘於錦繡不止是曼徹斯特大學的高材生,還是曼徹斯特大學終身教授詹姆斯爵士的女兒。
可惜父親早逝,於錦繡隨母親回國,留在了上海工作。繼而認識了潘明遠的父親。
潘明遠的父親隱瞞了已婚的事實,跟她在上海高調戀愛,舉行了豪華的西式婚禮,直到潘於錦繡懷孕,才知道自己這個妻子原來是別人眼裡笑話一樣的三姨太。
可是一切都已經晚了,剛出生的潘明遠就被潘家抱走,為了找到兒子,潘於錦繡不得不留在上海,為潘家繼續經營生意。
潘於錦繡在海外身份高貴,又是貿易天才,對潘家開啟歐美市場幫助甚大。
潘家老太爺想留住她為潘家所用,也怕她這樣走了對潘家心懷怨恨,協助競爭對手,對潘家不利。
所以對他們母子看管得非常嚴。
“八歲前我沒見過母親,一直跟著鄉下的曾祖母一起生活。”潘明遠諷刺地笑了一下,“潘家拿我當人質,又怕我們母子將來報復潘家,在我見到母親之前連個啟蒙先生都沒給我找。”
世家子弟,三、四歲就已經開始啟蒙,八歲還不讓認字,幾乎是要把孩子養廢了。
“可是他們千算萬算,卻沒有把曾祖母算入其中。”
那個潘家誰都不肯提起的做妾的曾祖母,被扔在鄉下老宅這些年沒見過自己親生兒子一面的曾祖母,誰都沒想過要去了解的曾祖母,並不是他們認為的鄉下丫頭,被賣給潘家生孩子的工具。
她是落魄的大家閨秀,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對潘明遠這個唯一留在身邊的孩子盡心盡力地教育。
“後來我母親費盡周折找到我,看到潘家的所作所為,她又不想走了。”
愛放不下,有時候恨比愛更放不下。
潘於錦繡發誓要為自己和兒子討回公道。
從那以後的六年,在她的努力下,潘家貿易行從鼎盛走向衰敗,潘家的生意一落千丈,不得不放棄所有的分號退守沛州老家。
“只差一步,我和母親就可以離開這裡回她的家鄉去了。”潘明遠臉上帶著嚮往的笑容,“安安,你想沒想過要過那樣的生活。”
“在曼徹斯特西郊有一座帶著花園的白色房子,你住在二樓面向遠處湖水和樹林的臥室,樓下花園的玫瑰樹蓬勃生長,每天都會在花香中醒來。
每天做的都是你喜歡的事,你可以隨便穿你喜歡的漂亮衣服,大家會帶著欣賞的目光去看待你的美麗,你可以隨便展露自己的才華,所有人都會為你的聰明讚歎。”
“沒人對你的過去指指點點,你的樂觀開朗會為你贏得很多很多友誼和善意,你可以去上學,可以去學畫,可以做一切你偶爾做夢才能去做的事。”
“安安,如果可以,你願不願意去過一次這樣的人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