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老四的野望
天津,三岔河口,一畝園。
康熙不習慣呆在戰艦上,海軍北上之後,便命武格將戰艦開往天津,命令海軍佔了三岔河口的水師大營和一畝園,他則駐蹕一畝園。
數千海軍進駐三岔河口,天津城裡大小官員沒一個人敢作聲,個個心裡都清楚海軍還有三千火槍兵進京了,而今局勢亂糟糟的,誰知道會是什麼結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況且,這數千海軍也沒人惹得起,一眾人等誰也不曾想過,他們苦苦尋找的康熙竟然獨身居於海軍之中。
接到胤禎的報捷軍報,康熙是頗為意外,細細讀了一遍,也是大為震驚,太子輸的並不冤,海軍不到一個時辰就能攻下三千人防守的阜成門,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也打了太子一個措手不及,倒是安定門外的圍堵,純粹是運氣使然。
老十四在捷報中並未說是如何勸降太子的,康熙也是頗覺怪異,太子手中有七千兵馬,既並非走投無路,也非無一戰之力,血戰逃脫的機會還是很大的,為何就乖乖投降了?老十四是如何勸降的?
看來,只有回京才知曉具體情形了,老十四信中提及,已命京旗禁旅前來天津接駕,倒是不急於動身,康熙略微沉吟,便寫了一張手令,鈴印後才走到門口,對肅立在門外的武格道:“召直隸巡撫趙弘燮,天津總兵杜呈泗,天津海關監督海善及在津的一眾八旗將領前來覲見。”
“喳,奴才尊旨。”武格跪接過手令,心裡卻是大喜,皇阿既然亮明行蹤,想來十四爺已經解決了太子的兵變。
水師大營立時就快騎四出,不多時,整個天津都沸騰起來,康熙安然無恙,這些天就駐蹕一畝園的訊息立刻就飛速的傳了開去,在津的大小官員立時便雲集三岔河口。
天津海關監督海善是最先趕到的,馬上便在外遞牌子候見,在天津事變中,他的運氣是最好的,八阿哥率兵進京後,他則留在了天津,聽聞海軍三千火槍兵進京的訊息後,他立時就意識到十四爺無恙,在羨慕隆科多之餘,他留意到天津的饑民流民無人賑濟,便大膽的動用天津海關的稅銀,四處採買糧食,廣開粥棚賑濟災民,此舉,大大穩定了天津的秩序。
此次舉辦兵演和獻俘,天津各大小官員為了討康熙歡心,銀子花的如潑水一般,又窮於應付駐紮天津的各路人馬,各衙門都是河落海乾,根本無力賑濟滿城的災民,見海善伸手賑濟災民,一眾官員都是大鬆了一口氣,對海善和海關都是好評如潮。
康熙就駐蹕一畝園,對天津的大小事情自然是瞭若指掌,對海善亦甚為讚賞,立刻便召見了他,待其請安跪下後,便問道:“賑濟災民一事,是你自己的主意?”
這種好事,自然是要把老十四推上前的,也好要銀子不是,況且跟著老十四比跟著康熙有前途,這筆帳,海善還是算的清楚的,他立時就毫不猶豫的回道:“回皇阿,賑濟災民是十四爺讓人傳話的,奴才不過是尊令而行。”
老十四的手面可沒你那麼小,康熙心裡暗忖,卻也不點破,微微頜首道:“天津此次可謂是天災**,損失慘重,老十四在天津要大動土木,這賑濟天津的事就交由他負責,既是朝廷賑濟,便要面面俱到,無家可歸的要妥善安置,有傷的要儘量醫治,毀壞的城牆、房舍亦要儘快重建。”
“喳,奴才尊旨。”海善躬身回道。
“跪安吧。”康熙含笑瞅了他一眼,道:“朕回京後,另有恩旨。”
還有恩旨!海善心裡一喜,忙沉住氣道:“謝皇上恩賞,奴才告退。”
海善一退出,武格便稟報道:“稟皇上,李德全在外覲見。”
恩,李德全沒事?康熙眉頭微微一揚,道:“傳他進來。”
康熙失蹤的這些天,李德全可說是六神無主,象無頭蒼蠅似的四處打探訊息,康熙若是沒了,他這好日子也就到頭了,一聽康熙在一畝園現身,他立刻就帶了一大幫宮女太監趕了過來。
一進門,李德全便窺探了康熙一眼,見他神色如常,立刻跪下哽咽著道:“恭喜皇上,遇難成祥,洪福齊天!”
“有你這樣子恭喜的?”康熙笑罵了一句,道:“起來侍侯著,砌壺茶來。”這些天在海軍,一應飲食,他極不習慣,為防走漏訊息,卻一直未吭聲。
“喳。奴才這就讓人去準備。”李德全躬身退了下去,心裡卻是暗罵,海軍這群天殺的,竟然連壺好茶也沒有?
康熙卻接著召見了直隸巡撫趙弘燮,天津總兵杜呈泗,對這二人,他卻是沒了好臉色,天趙弘燮身為直隸巡撫居然兩天時間內,沒見有絲毫安置、賑濟津災民的舉措,若不是海善出面賑濟,怕是要釀成民變。
待二人請安後,康熙才道:“趙弘燮,你這幾日忙忙碌碌,所為何事?”
趙弘燮系熙朝名將趙良棟次子,一等子爵,捐官出身,歷任知縣,同知,天津道,山東按察使、布政使、河南巡撫、直隸巡撫,官聲尚好,堪稱能吏,得知康熙一直就在一畝園,他心裡已是大感不妙。
聽聞康熙如此問話,趙弘燮心裡更是慌亂,忙叩頭回道:“回皇上,太子兵馬一路破壞驛道,沉船堵塞運河河道,此時正值漕運繁忙,微臣恐誤了漕運大事,數日來一直忙於疏通河道,修復驛道。天津地震,災民遍野,微臣苦於無銀可調,未及時賑濟,罪責難逃,求皇上從重治罪。”
一聽趙弘燮在忙於疏通河道,修復驛道,並坦承無銀可調,康熙便沉吟不語,漕運確是大事,漕運在天津受阻,他同樣是難逃責罰,這幾日天津、北京都人心惶惶,他也確實難以調撥到銀錢,略微沉吟,康熙才問道:“河道疏通,驛道修復,進展如何?”
一聽康熙轉問此事,趙弘燮暗地裡長鬆了一口氣,忙叩頭回道:“回皇上,已經全部疏通,修復。”
康熙微微頜首,略微沉吟才道:“事有輕急緩從,天津地震,災民遍野,嗷嗷待哺,你既無力賑濟,又不知變通,險些釀成大變,身為封疆大吏,實屬不該,著革職留任,協助皇十四子胤禎賑濟、善後天津一應事務。另,就地截撥漕糧十萬石用於賑濟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