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電影在內地紛紛取得了哦十億人民幣的票房收入。
對於如今的內地市場來說,進口大片如果票房沒能破十億,就算乏人問津…
話說《生化危機:終章》是以批片的方式被獅鼠影業,也是投資方之一拿下內地的版權,買斷價4000萬人民幣…
批片可以享受國產電影百分之四十三的分成!
總票房十億,這把賺翻了!
獅鼠影業是靠跟德國康斯坦丁影業競標拿來的中國發行權,但是在票房分成上面,中影肯定要拿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德國康斯坦丁影業拿大頭,獅鼠影業所拿到的僅僅是一小部分“宣發成本”,不過這個“宣發成本”是根據票房而波動的,具體比例應該有百分之二十。
這裡獅鼠影業並非簡單地將該片中國發行權買斷,說白了就是代理發行,非常像分賬片的運作方式,還不佔分賬名額,這種模式對誰來說都是好事,國內其他公司也都該學習一下——很確定,可以算作批片,但絕對不是分賬——如果是分賬,片頭會有索尼的LOGO,或者索尼會介入宣發。
誰也想不通《生化危機:終章》這樣一部小成本電影居然能在內地爆發這麼大的能量——北美上映一個月,票房2655萬美元…
然而,內地上映首日,票房2.08億元,直接把北美票房掀翻在地!
其實這部片子就像在打遊戲做限時任務,女主愛麗絲一路殺殺殺,透過一關緊接著又來了下一關,根本容不得觀眾喘息思考。而且,每關都得刷掉一個隊友以表現任務艱險。
不管怎樣,觀眾們都知道愛麗絲必定能過關斬將,拯救世界。
而不管反派有多少次殺掉愛麗絲的機會,非要作得把自己搭進去。
驚悚效果則多來源於一驚一乍式的廉價套路,甚至是驚悚的配樂,和突然加大的音量。
除了刺激,別無其他。
這樣的爛俗套路,對於北美觀眾來說,早已厭倦至極。
一成不變的劇情編排,空洞氾濫的續集情懷,機械的動作場面,都是槽點。
但是,對於國內觀眾來說,雖然近幾年多部進口爆米花電影表現不佳,好萊塢式大片早已呈現疲軟之態,但《生化危機》卻有點不同,它是中國觀眾最早接觸的喪屍型別電影,是中國觀眾的喪屍片啟蒙。
說情懷太俗,卻總又繞不開這個詞。
看《魔獸》就知道。
這部電影也牢牢抓住這一點,宣傳重點、海報、預告片無一不透露著“終結”的感傷情緒。
即將“終結”,觀眾們都變得格外寬容,似乎一切都可以既往不咎。
《生化危機》系列還有一大優勢就在於,不同於國外電影市場各種型別電影都不乏新作,在國內明確規定不能有“鬼”,打著擦邊球博眼球,爛片如雲的國產驚悚片環境中,《生化危機》確實填補了觀眾對於驚悚片的需求。
所以,《生化危機:終章》在國內大火一點也不奇怪,並不是觀眾人傻錢多,只不過它剛好集情懷、粉絲、需求、時機於一體。
如今《生化危機:終章》在中國國內票房大爆,比較讓人擔心的是,已經說好完結的《生化危機》會不會再次重啟?
以老美的尿性,沒準還真有可能!
……
“今天拍醫藥公司門的場景,群演們都到場了嗎?”
“…到了,不過導演,你這麼突然,群演的質量我們可不敢保證!”
“沒事,要是不過關,我就把你撤了!”
第二天拍攝,主創們突然發現白小飛的心情似乎好了不少。
看來,他跟徐爭之間的矛盾解決的差不多了!
不過,徐爭並沒有露面…
小白臨時調整了拍攝計劃,將更多臨時演員的戲份挪到了前面,開機整整三天的時間,再也沒有拍攝幾位主要演員的戲份。
到了第四天,終於迎來了主演登場的機會。
徐爭再次出現在了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