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囧》橫空出世,突然獲得這麼大成功和榮譽,一般會產生兩種想法,一種是唯我獨尊,從而財大氣粗目空一切。
另一種呢,則是戰戰兢兢,一邊謙虛一邊計算,擔心自己下一部作品會不會有如此成績。
但這兩種徐爭都不是,他意外地走上“扶持新導演”的幕後大佬之路。
無疑就境界與眼界來說,高出同類太多太多。
在華語電影圈裡,早年港片尚有師徒傳承,但這個其實是侷限在小圈子裡的,杜其峰搞鮮浪潮,也是以師為名,把“傳承”放在第一位。
而內地電影圈裡,幾乎連“傳承”也看不到——人家把持著屬於自己的圈子,壓根不給新人出頭的機會!
這時候一個有著極高商業價值的明星能夠站出來,給新導演以資金甚至人力的支援,無論怎麼說,都是一件讓人敬佩的事,他不分門派,不論型別,只要是你有可能改變華語電影未老先衰的景象便盡全力幫助,我想,任何人能做到這樣都很難。
當然,你說他想打破京圈的壟斷,或者說,他想成為座師…
隨便怎麼想。
反正人家從一開始踐行的就是合作新人導演!
除了我們都知道的陳政道、楊青外,他還跟陳餌導演合作過!
陳餌導演的第一部戲《第三個人》,主演就是光頭徐!
對於新人導演來說,如果說動了徐爭加盟自己的作品,某種意義上就等於一步登天了——決定一部電影的生死!
關鍵這個人眼光精準到讓人害怕,瞅瞅他監製的作品,沒有任何一部口碑低於及格線的…
相比較某些成名導演監製的東西,簡直讓人無語。
號稱從不拍爛片的陳可欣監製的有《血滴子》、《神奇俠侶》…
徐老怪監製的作品則有《奇門遁甲》、《三少爺的劍》、《白髮魔女傳之明月天國》
老前輩們還真是一點也不愛惜自己的羽毛!
也是,雖然主扛宣傳,但如果觀眾不買賬,就說反正自己不是導演,也影響不到自己的名譽…
所以有人說‘華語電影有徐爭,實在是幸事。’
除了偶爾去會所開個車,還是群開的那種,其他方面真沒的黑…
……
“我知道您之前擔任監製的時候,擔心新人導演能力不足,會在拍攝的過程中給予某些幫助。”
“…我都是公事公辦…”
“我懂。”
都是為了戲好…
“不過,以後劇組的拍攝我希望能有我做主…”
“當然,您是導演!”
徐爭說的很客氣。
“如果您有什麼想法,可以在私下裡或者拍攝間隙跟我提,關於表演…就以您的標準為標準吧!”
也就是‘你看著演’的意思…
“你這麼放心我?”
“當然,徐老師也不想自己砸了自己的招牌吧!”
……
三月下旬,電影市場終於熱了起來,可惜,火爆的只有進口大片!
《美女與野獸》、《金剛狼3:殊死一戰》、《生化危機:終章》當然還有‘景恬好萊塢電影宇宙第二篇’《金剛:骷髏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