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寒道長來去如風,送一顆蟠壽桃來,只為了與自己結一個善緣……”
陳劍臣不顧場面的騷動,自己陷入了沉思。他知道無論道門或是釋家,都是講究因果報應的,修行的過程,其實就是斬斷因果的過程。此過程絕不像想象中那麼簡單,反而充滿了兇險,因此一些善算之士,在隱約捕捉到自己的氣運後,往往會採取某些合適的措施,藉此來避免厄運劫數。
比如,與特定的人結善緣。
這是一種很玄妙的事情,言語難以解釋清楚。
莫非廣寒道長在赴京之時,看到了,或者經歷了某些不同尋常的事情?只可惜,他已飄然離去,無法問及詳情。也許,就算問他,他也不會說得吧……
陳劍臣長吁口氣,把這些念頭先擱置一邊,開始熱情地招呼客人。
不得不說,經過廣寒的“戲法”助興,他這間聊齋的人氣一下子就飆升而起,第一天開張就賣出了一十八幅字墨,獲利頗豐——
這些字墨,都是陳劍臣寫的。
其實如今整座聊齋,所有懸掛的三十六幅字墨,都是出自他的手筆。因為依照本身的謀劃,陳劍臣開設聊齋,本就是為了自產自銷,具備濃郁的個人特色。
聊齋,就是他一個人的聊齋。
如此經營模式,世所罕見。
——在天統王朝,秀才經營個人產業的情況倒是很普遍。時代不同了,一心死讀書的書呆子已開始呈現減少的趨勢。畢竟考取秀才功名後,本身擁有諸多權利,不好好利用的話,等於坐擁寶山而不懂採用。
就說王復,他藉助家庭背景,已在江州增設了三家產業,生意做得紅紅火火,早成為了“青年有為”的少東家。
……
忙碌的一天終於過去,阿寶和莫三娘都顯得有些疲憊,不過當她們盤算起賣字墨所獲得的錢財後,疲憊都不翼而飛了。
換了以前,兩人根本不敢相信賣字能賣出這般高價來,雖然不至於“一字千金”那般誇張,但已比耕種勝過許多倍。如此一來,家裡的日子終於要正式奔小康了。
想起以前的辛勞,莫三娘甚至直抹眼淚——她紡三天的布,所賺的都沒有兒子一幅字的多呢。書中,果然是有黃金屋的;而日後等陳劍臣中舉,那些媒人不得踩爛門檻,什麼樣的媳婦娶不得?
所以說,書中,也是有顏如玉的。
陳劍臣看見,內心最軟的一塊再度被輕輕觸動,輕聲道:“娘,我早說過了,總有一天孩兒會上你過上好日子的。好在這一天,並沒有讓你等太久。”
要知道“子欲養而親不在”,那才是最為後悔莫及的憾事。
莫三娘擦掉眼角的淚花,哽咽道:“我兒辛苦了……嗯,這些錢我都會幫你存起來,再過兩年就給你娶一房賢惠的媳婦進門。”
聽得這句話,旁邊的阿寶的身子微不可見地抖了抖,低著頭,卻看不見她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