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寧國府,走親訪友熱鬧了幾天,楊秋池就準備出發了。
這天晚上,宋同知帶著宋芸兒來到楊府拜訪,隨行的還有兩個中年人,一個高高瘦瘦,另一個矮胖滿臉笑容,正是宋同知原來在廣德縣的刑名師爺金師爺和錢穀師爺龍師爺。
分賓主坐下之後,宋同知說道:“賢侄,你,你隔日就要去湖廣赴任,芸兒隨你去,她年歲尚小,脾,脾氣又不大好,就勞煩你多多擔待了。”
楊秋池拱手道:“伯父何出此言,芸兒年歲雖小,卻是人小鬼大,機靈著呢,我還指望她多多擔待我呢。”
宋芸兒嘻嘻一笑,隨即一板臉:“喛~!哥,你這是誇我呢還是罵我呢?”
眾人都笑了。
宋同知又問道:“賢侄此去,家,家裡可安頓妥當了嗎?”
年前他們已經說好了楊母留在寧國府家裡,照料生意買賣,馮小雪隨楊秋池前去赴任。回來之後細細想了,馮小雪和楊秋池還是擔心楊母一個人在這裡無人照顧。
但此去湖廣鎮遠州千山萬水,而明朝時湖廣鎮遠州還屬蠻夷之地,實在不適合居家過日子。更何況,寧國府乃至京城等地,有楊家許多生意買賣要照料(接收郝員外家的),假如委託別人照顧那麼多生意,楊母是無論怎麼都不會放心的。所以,楊母已經決定不和兒子前去湖廣赴任。
楊母雖然也捨不得他們。但為了讓兒子放心前去赴任,一直將心事藏在心裡,笑著說她一個人在這裡能行,再說了還有宋同知、周知府他們照應。
現在宋同知提到這件事,楊母也都在,楊秋池看了看馮小雪,說道:“我和小雪商量了,還是想讓小雪留下照料娘,再說了。那麼多生意,娘一個人忙不過來的,有小雪幫她,會好一些。”
“這樣就好!”宋同知讚道:“上,上次商量地時候我就有些猶豫,所。所謂百善孝為先,賢。賢侄和侄媳婦去赴任,單留老母在家,雖,雖說是一番好意,也是迫不得已,卻,卻還是不大妥當。賢侄現在的處理倒是很恰當,只,只是苦了你一個了。”
楊母對楊秋池說:“這樣不好,小雪還是和你一起去。你一個人去那偏遠之地任職,身邊沒個貼己的人照顧,我可不放心。”
宋芸兒插嘴道:“怎麼沒有?有我啊!我難道不算貼己的人嗎?”
宋同知喝道:“芸兒別打岔。你,你伯母說的貼己。那是,是鋪床疊被、侍寢更衣之人,你,你能幹嗎?”
宋芸兒一聽,臉騰就紅了,掩飾著說道:“我才不幹,我自己還要別人幫著鋪床疊被呢。”
楊母當然希望宋芸兒能成為兒子侍寢更衣之人,有心把這話說開,可她畢竟是山村農婦,宋同知那可是朝廷五品官員,雖說楊母的兒子現在也是七品縣令了,但楊母腦袋裡這個彎還沒轉過來,多少還是有些畏官的,張了張嘴,到底沒說。
楊秋池說道:“娘,我能照顧好自己,你就放心好了。既然伯父也這麼認為,就這麼定了吧,小雪還是留在你身邊照顧你,否則我會擔心的。”
楊母聽了楊秋池的話,也有些猶豫,不知該如何是好。
馮小雪一方面放心不下夫君,當然也放心不下楊母,她也是左右為難,現在既然夫君這麼說了,便也勸楊母道:“娘,既然夫君一片孝心,您就成全了他吧,至於照顧夫君嘛……”湊到楊母耳朵邊低低地說了幾句,楊母欣喜地連連點頭。
楊母道:“既然如此,那小雪就留在我身邊吧。”
宋同知捻著山羊鬍子滿意地點點頭,又對楊秋池道:“賢侄,你,你此去赴任,師爺、長隨可已物色?”
古代做官,尤其是明朝,官吏名額有限,而政務繁忙,沒有幕僚師爺和各種長隨跟班,要完成這些日常工作,簡直是不敢想象地,這才有“無幕不成衙”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