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同知聽出了味道,楊清水如果那時候看見有人在小閣樓出現,那個人很可能就是兇手!眼看要有重大突破,不由心跳加快,喝道:“快說!你,你究竟看見了誰?”
楊清水神情更是慌亂:“沒,沒看見誰。”
宋同知手一揮就要動刑,楊秋池擺手阻止。問楊清水:“你故意來看。三姨娘,院子門本來是鎖上地,現在卻開啟了,你前面不是說跟關心她,甚至要準備將她金屋藏嬌嗎?怎麼都不看看是誰進了小閣樓就走了呢?好像和你前面說的不相符哦。”
楊清水臉上紅一陣白一陣地,不知如何作答。
楊秋池微笑著說道:“其實,我知道你很為難,因為這個人這時候出現,很明顯是來對三姨太不利的,而此刻最恨三姨太的,除了在二姨太房裡的那四個人之外,恐怕就只有老太爺了。”
“也只有老太爺能讓你看見之後。就象老鼠見了貓似的趕緊開溜,片刻都不敢停留。因為如果讓老太爺知道你晚上跑到三姨太小閣樓來,恐怕就不是一個月下不了床的事情了。我說的對吧?”
楊清水驚呆了,這位堂弟怎麼什麼都知道。好像沒有什麼能瞞得過他似地。
從楊清水面部表情。宋同知和宋芸兒就已經知道,楊秋池猜的是準確的,不由得呆了,難道。搞了半天,竟然是老太爺殺死了三姨太?
很有可能!楊老太爺對三姨太非常寵愛。如果他不是太過喜愛三姨太,也不會跟自己的兒子爭小妾了。但三姨太發花痴丟人現眼,敗壞了楊家門風,楊老太爺冷靜之後。對這件事情地處理感到非常為難,想來想去,只有三姨太自殺。才能勉強換回一點面子。
於是楊老太爺深夜來到小閣樓,先用迷香將奶媽呂氏和丫鬟知春迷倒。然後從窗戶潛入房裡,勒死三姨娘,偽裝上吊自殺。
現在涉及到楊老太爺,就有些麻煩了。宋同知湊過頭去低聲問楊秋池:“賢侄,現在如何是好?抓楊老太爺來問嗎?”
楊老太爺案發時就在殺人現場,又有殺人動機,所以有重大犯罪嫌疑。不過,如何進行審訊,這可難住了楊秋池。
按道理,楊秋池是楊家族人,他審理族長小妾被殺案,已經不太合適,好在是受宋同知地委託,算是協助宋同知查案,所以,他提審楊家同輩或者晚輩都可以,甚至於他提審二姨太這種妾的身份的準長輩,都還勉強說得過去,他要敢提審大奶奶甚至楊老太爺,可就是大逆不道了。就算楊老太爺有罪,也輪不到他楊秋池來審訊。
所以,如何處理好這個問題,可得好好想想。來到明朝這麼些日子了,他開始學著用明朝人的思維來思考問題。
讓宋同知他們來審也不妥當,宋同知與他是同年,再說了,如果能確認楊老太爺就是兇手,那倒也無妨,但如果弄錯了,僅僅是懷疑,這開堂審下來,自己就別指望在楊家村過年,也別指望進祠堂祭祖了,百分之一百二會馬上被趕出楊家村。那丟人可就丟大了。
想了想,還是不能冒這個險,先從旁查證,如果確定是楊老太爺作案再說。
楊秋池讓楊清水退下,提審了二姨太,核實了楊艾筱和周氏地說法,她們四個當晚的確在一起談論三姨娘發花痴地事情,一直說到五更。另外,那一晚大奶奶讓龐管家一直在旁伺候著,五更的時候,大家吃了龐管家安排的宵夜之後才回房睡的。
楊秋池和宋同知他們除了中午簡單吃了一點飯之外,整整一天都在審訊,審到現在已經是傍晚時分。
楊秋池和宋同知商量之後,決定再提審龐管家核對一下,然後就吃晚飯。至於怎麼對楊老太爺和大奶奶進行調查,宋同知也認為得想好了才行,不能草率行事。
龐管家被帶上來之後,笑呵呵到處點頭。
楊秋池心想,這管家當得很不錯,待人接物很有分寸。如果楊秋池知道自己頂替地那個楊石頭以前沒少挨這管家欺負的話,肯定要找個機會題楊石頭出出氣。
龐管家坐下之後,楊秋池問道:“龐管家,三姨太死的那一晚,你在什麼地方?”
“回秉老爺:我在二姨太房裡服侍大奶奶她們四個聊天呢。”這管家有啥說啥,到沒有隱瞞。
“你說一下經過。”
“是,那天三姨太發花痴被送回小閣樓之後,我要安排僕人去請來了村裡郎中準備給三姨太瞧病,老太爺說不用了,所以郎中只是幫我包紮了一下手指頭就走了。”
“包紮手指頭?你手指頭怎麼了?”
“那天三姨太發花痴,抱了大少爺被拉開之後,又要來抱我,我躲閃地時候摔了一跤,把院子裡花架子上的花盆給碰掉了,碎瓷片劃傷了我地手。”
“你的手傷了?傷到什麼地方?”
龐管家舉起右手:“手掌,不過傷口比較淺,”頓了頓,又補充道:“還傷了中指。傷口有點深,流了好多血。”
楊秋池點點頭,示意龐管家繼續說。
龐管家續道:“吃過晚飯,老太太去二姨太房裡說話。路過我那裡。順便叫我一起去,說是三姨太出了這麼大的事情,老太爺很不高興,大家在一起想想辦法。看看該怎麼辦。”
楊秋池心想,這老太太分明是叫大家湊在一起幸災樂禍話三姨太。還找了這麼好的一個藉口
龐管家接著說:“老太太有令,我怎敢不從呢,便跟著一起去了。我記得那天有老太太、二姨太、大少爺媳婦周氏、還有楊艾筱姑娘四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