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宣臉上的神色很鎮定,沒有一絲的波動。
內心的波瀾,並未展露。
董卓和李儒都想知道劉宣怎麼選擇,緊緊盯著劉宣,等著劉宣的答覆。
劉宣思考片刻,回答道:“丞相看重劉宣,是宣的福分,更是北海國的福分。”
董卓道:“你不願意?”
劉宣說道:“請丞相聽在下解釋。”
董卓道:“你說。”
劉宣回答道:“如果在二弟病故之前,丞相讓我留在長安,我萬分願意。相比於北海國的偏遠動盪和賊匪成群,長安繁華富庶,安穩無憂,整日開開心心的,不用擔心什麼時候就可能遭到賊匪攻城,朝不保夕。”
董卓微微頷首,北海國的情況,他也略知一二。當初就是因為北海****匪多,他才讓孔融去赴任的,沒想到孔融竟然沒死。
劉宣繼續說道:“二弟死後,父王膝下就只剩下我一個人了。因為我的親生母妃早年亡故,以至於父王頹廢了好幾年。後來有了二弟,父王扶正了現在的母妃,才重新振作了起來。”
“可惜的是,母妃在今年亡故,二弟也在今年病逝。”
“這一次,父王再次受到了打擊,頹廢不振,徹底失去了精神。”
“整個人的精神,徹底垮了下去,一副行將朽木的樣子。”нéiУāпGê最新章節已更新
說到這裡,劉宣表情凝重,緩緩道:“《論語·里仁》說‘父母在不遠游',父親尚在,我自當在父親的膝下盡孝。”
“雖說‘父母在不遠游'後面還有一句話是遊必有方,如果有目標和方向可以外出奮鬥。可惜父王悽慘冷淡,我必須留在父王的身邊伺候。”
劉宣鄭重說道:“男兒立身處世,頭頂天腳踏地,孝為萬事之首。如果我連最基本的‘孝'都無法做到,恐怕丞相也不會欣賞我了。丞相厚恩,宣只能抱歉了。”
董卓聽了後,皺起了眉頭。
拒絕了!
劉宣拒絕了他的要求。
這一結果,在董卓的預料當中。只是董卓考慮的是隻要劉宣拒絕,他就準備發飆,迫使劉宣留下。可劉宣這一通話下來,董卓準備的說辭和話語都憋了回去。
董卓的目光落在李儒身上,讓李儒想辦法。
李儒微微一笑,不卑不亢的說道:“世子仁義孝順,堪稱楷模。世子孝順康王,可謂是孝感動天,令人欽佩。本官有一個辦法。”
“什麼辦法?”
劉宣笑著詢問,心中暗罵李儒多事,他幽怨的看了李儒一眼。剛才我不停的吹捧你誇你,把你捧上了天,現在你拆我的臺,實在不仗義。
李儒臉上掠過一抹不自然,也覺得不地道,但想到董卓,還是如實道:“丞相只需派人前往北海國,把康王接到長安即可。如此,世子也可以盡孝了。”
劉宣眉宇間,閃過一絲冷意。
好狠的李儒!
一句話,戳在了劉宣的短處。
如果董卓真的做了,劉宣不得不受到脅迫。因為劉宣一旦捨棄了劉赫,將被天下人唾棄鄙夷。在這個時代,忠、孝、禮、義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人成大事的本錢。
董卓嘿嘿笑道:“文優的建議好。”
“唉……”
劉宣搖頭,長長的嘆息了一聲。
董卓問道:“為何嘆息?”
劉宣回答道:“在下嘆息,是因為父王無法來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