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最近的心情很不錯。
一方面,王允、蔡邕、馬日磾等黨人清流很聽話,沒有鬧出么蛾子,也沒有插手朝政;另一方面,劉宣和李傕化干戈為玉帛,表明劉宣徹底的站在他這邊了。
朝政有李儒打理,女兒也嫁出去了,董卓悠閒自在。
冬日的暖陽灑落下來,曬在身上份外的舒服。
董卓披著一件裘袍,在後花園散步。途徑一處假山時,忽然聽到了假山背後傳來了侍女的議論聲。他聽了一句話,便駐足下來。
“聽說了嗎?菡姑娘的丈夫要去李傕的府上負荊請罪了。”
“菡姑娘的丈夫是誰?”
“這都不知道,虧你是丞相府的人。菡姑娘的丈夫是北海世子劉宣,很受丞相器重。”
“劉宣受丞相的器重,怎麼可能負荊請罪呢?”
丫鬟們的談論,讓董卓的心中驟然升起了好奇心,掀起了滔天巨浪。劉宣好好的,怎麼會去李傕的府上負荊請罪呢?尤其是李傕都答應了恩怨盡消,怎麼還有事情呢?
董卓站在假山背後,繼續靜聽。
“聽說啊,劉宣今天去李傕的府邸拜會,劉宣主動示好。可是李將軍不願意見劉宣,足足讓劉宣在門口等了一刻鐘才現身。不僅如此,李將軍見了劉宣後,也沒有讓劉宣入府,說如果劉宣負荊請罪,雙方的恩怨一筆勾銷。如果不負荊請罪,就絕不罷休。劉宣迫於無奈才同意的,這事兒啊,到處都傳開了。”
“哎呀,劉宣忒沒膽量了,他好歹娶了咱們的菡姑娘,有丞相撐腰,用得著怕李傕嗎?”
“就是不知道劉宣怎麼想的,真傻!”
丫鬟們談論著,董卓眉頭卻皺了起來,臉上隱隱有了怒容。
在董卓的認知當中,劉宣從來不怕事兒,更是惹事兒的主兒。劉宣願意負荊請罪,不是膽小怕事,是顧忌他董卓的臉面。否則以劉宣的驕傲,怎麼可能願意和李傕和解?
董卓悄然離開了,回到書房的路上,也聽到了丫鬟侍從議論。
顯然,事情傳開了。
董卓心中更是憤怒,李傕當著他的面答應了恩怨盡消,現在竟然端架子拿捏劉宣。當著他的面做一套,揹著他的面做一套,實在是可惡。
董卓剛回書房,侍從來稟報說李儒求見。
李儒來到書房中,向董卓揖了一禮。
董卓黑著臉,問道:“文優來丞相府,是為了劉宣負荊請罪的事情嗎?”
李儒驚訝道:“丞相知道了嗎?”
董卓哼了一聲,冷冷道:“丫鬟們都知道了,本相能不知道?李傕這個蠢貨,不僅蠢,更膽大包天,竟然端架子讓劉宣負荊請罪,簡直是該死。”
李儒道:“丞相,此事得謹慎處理。”
“為何?”董卓問道。
李儒一副慎重模樣,回答道:“訊息傳得這麼快,恐怕有朝中的大臣在幕後推波助瀾。他們見劉宣追隨丞相,心中不忿,很可能想借助這事兒離間丞相和劉宣。一旦處理不好,恐怕劉宣就要倒向朝中大臣一邊兒。”
訊息傳播得這麼快,李儒判定是劉宣安排的。只是他出手幫助劉宣,就得把劉宣摘乾淨。
果然,董卓的後面色凝重起來。
董卓一想的確是這個道理,問道:“文優,這件事該怎麼處理?”
李儒回答道:“事關重大,卑職認為丞相應該親自走一趟,化解干戈,安撫劉宣。一旦李傕端架子為難劉宣,恐怕會影響丞相的大事。”
“你說得對,走,我們馬上去李傕的府邸。”
董卓心中焦急,當即安排了馬車,和李儒一起往李傕的府邸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