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的事情不難,就得輪到來南山村裡造瓷了。
而要怎麼造瓷,就得裴雲進行親自指導了。
在這裡面,卻有一點需要先處理好的。
需要和人簽訂勞工合同,要是有看得上的,甚至可以發展成為學徒。
古俗,學手藝一定要拜師。
古人教一門手藝,不是隨隨便便教的,是設有條條框框的。
要知道,學得一門手藝,是能保衣食無憂的。
也沒有人願意隨隨便便給自己養一個競爭對手。
更會擔心自己的手藝會被私下外傳。
因此,拜師就是必要的禮儀。
一般,學徒拜師多在正月,先請“搭橋人”介紹。
初次上門要送見面禮,若是師父同意了,則另擇吉日正式舉行拜師儀式。
拜師要行跪拜禮,然後訂立師徒合約。
正常合約內容有中途不得退出及“三不管”。
即學徒期間火燒死、水淹死、被師父失手打死,師父都不負任何責任。
話說的好,嚴師才能教出真本事。
又言,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古人敬師,就和敬自己父親一樣。
若是忤逆師父,則人人得而誅之,就算被打死了,官府也不會管,外人反而會叫一聲好。
師徒合約是嚴格的。
你可以不拜師,但拜了師,你就得遵守。
一般師徒的合約,以三年為期,三年裡,管學徒範飯吃,但學徒無工錢,更還要服侍好師父,幫師父幹家務活。
有事情了,要想回家,還得需要得到師父批准。
三年期滿,師傳會送徒弟半副謀生工具。
但,徒弟還要為師傅做四年“伴作”,就是給師傅打工,期間則可得一半工錢。
俗稱:三年徒弟,四年伴作。
這樣七年下來,才算真正的出師。
此後可以自尋東家,自行開業,但不得搶師父的生意。
在古人心裡。
師父的地位絕對是崇高的。
古人言。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讀書人是所有人夢寐以求的出路。
可讀書人要有資質,還要有錢。
這就難倒了千千萬萬的人。
那麼做不了夢寐以求的讀書人,又能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