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濛人南下那年,恭青山還未達巔峰,只是初入一品,碰上了濛人的先鋒,號稱草原千年來第一勇士的猛男,苦守盛樂城。
濛軍兵鋒太盛,又是高手盡出,恭青山最後實在守不住,引大漠沙土山石,擲手中一劍化作大山,將盛樂城包圍,阻隔濛軍。
因為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濛人交戰風格極其彪悍,一旦成功,就是慘無人道的屠殺,甚至一整座城池,都會被他們屠戮一空。
濛人屠城不需要理由,遊牧部落不擅長統治,索性大肆屠殺,並破壞一切生產設施,所過之處人口銳減,尤其是青壯年,幾乎被消滅殆盡,這樣,所過之處在幾年甚至十幾年之內,都無法組織起義和反抗。
北椋十三城就是很好的例子,被恭青山以山體保護的盛樂城,可能是當年濛人佔據北方,立國北濛後,北方人口最多的一個城池了。
後來這座封堵盛樂城的山,就被稱為大青山。
這麼一座人造山,沒什麼動物,地形複雜,半山腰常年積雪,裡面盛樂城的軍民百姓不會出來,外頭橫行大漠的濛人不會沒事兒上山,可不正是絕佳的藏錢地?
當時趙政就無比興奮,在積雪下頭藏了一大筆雪花銀。
積雪和雪花銀都是雪,沒什麼不同。
“是給人、給動物拿走了,還是怎麼回事?”
趙政四下探尋,除了發現少了銀子,也發現了一些其他事:“山體在開裂。”
“怪事....難道有人在開山?還是滕青山已經維持不住大山了?”
他雙眉緊擰,山一塌,可就麻煩了。
雪花銀全曝光不說,還會有大量損毀。
而且盛樂城暴露出來,難逃濛人覬覦,濛人可是將盛樂城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大漠裡怎麼能有漢家城池?
思來想去,心生一計。
趙政回到軍營,吩咐偏將:“你率軍下山,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偏將大愕:“陛下是想....”
“聚而奸之,濛人熟悉地形,深入大漠再難追擊,但他們心中驕傲,以當年北濛盛景為榮,北方唯一沒有陷落遭屠的盛樂城,是所有濛人的遺憾,如有機會,必然攻城。”
“再加上朕親自為誘餌,北濛小王子定會再度率軍來此。”
偏將在心中擔心小皇帝安危,但想到自己才四品,小皇帝已是一品,又想想長城萬里金銀磚,也就橫下了心:“末將遵命!”
“可陛下,為何要將那些訊息散佈到民間?”
趙政一聲嘆息:“民間也有不少高手,若能為我大乾所用,濛人不過是土雞瓦狗,而且已有不少人覬覦長城磚瓦北上,用,就要用在刀刃上。”
“遵命!”
趙政安排好一應事務後,從大青山開啟的地方,騎驢往裡走。
雖然做了極多準備,但他並不介意再多一張底牌。
盛樂城內封城五十年的恭青山,當年就是一品高手,即使年老體衰,也強於普通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