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便是聖旨,也儘量能省則省。
布條上就兩行字,一個大印,封公孫起為太史令,欽此。
公孫起看了好半天,猩紅的眼睛裡都透著幾絲迷茫,連帶著整個人充斥牢房的殺意,都淡了許多。
滿臉寫著我不理解。
太史令?
記載史事﹑編寫史書。
文職????
我一品修為,上將軍,滅三國,屠八十萬濛人,你給我封個文職?
“朕要御駕親征,洛邑留了許多官員鎮守,這軍中就有些缺少人手了。”
“缺一個修史,記載朕如何率兵大破濛軍的史官,思來想去,便想到了公孫將軍。”
“將軍年輕時,也是文職出身,當過先帝主簿,又有一品修為,見多識廣,懂得行軍佈陣,必然能明白朕的紮營用兵如何玄奧,懂兵之人,才懂得如何記敘用兵,才能勝任這一職。”
公孫起思索一二,覺得這是小皇帝在白嫖他的威懾力。
真不是吹,他公孫起甚至不需要出手,只要站在陣前,露個臉,就能讓無數濛兵膽寒,打擊濛軍士氣。
哪怕距離屠八十萬濛人已過去十數年,也是如此。
自那之後,濛人對他的恐懼,刻在了骨子裡。
“陛下倒是打的好算盤。”
想明白了,公孫起也無可奈何。
氣勁被封,一日不解開,哪怕出了天牢,他也沒有脫身的機會,只能被小皇帝白嫖。
他放狠話:“陛下就不怕打輸?如果我猜的不錯,朝中沒有一品高手。”
“朕就是。”
趙政一手印在公孫起胸口,留下一道氣勁:“將軍看看,這一品修為是假是真?”
公孫起表情複雜,雖然一直在大牢裡,但他沒少聽說小皇帝的事蹟,懦弱無能,守成之君,捱了夷狄的打,都不敢打回去,受了六國餘孽的氣,也只能嚥下這口氣繼續種田。
這樣的小皇帝,能登臨一品?
簡直匪夷所思,最後歸結為生得好,先帝的種,天賦擺在那兒。
“難怪陛下要御駕親征,陛下有此修為,為何苦守天下十年?如此怯懦?”
公孫起言語間多了幾分敬意,無論如何,能有一品修為,就足夠與他同等對話,但他依然有疑問,按理說有一品高手,再不濟也能維持一個不勝不敗之局,為什麼偏偏不敢出兵?
要拖到現在,才敢主動用兵?
這一點,必須問個明白,如果小皇帝就是那種怯懦之君,說什麼都不可能和他一條道,即使不反,以後也是陌路。
“很多人都問過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