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現在還剩一個問題,產量有多少?
“我不知道啊。”馬志濤兩手一攤。
“香菇鮮只有水果渣的菌包出的菇能做。我又不知道有多少水果渣。水果渣是一批一批來的,每批數量還不一樣,我跟菌包廠的羅明海研究了兩個多月,浪費掉好多,才試驗出來合適的發酵時間以及基料配比。”
“我只知道七成水果渣配上三成玉米秸稈還有其他輔料是能成功產菇的,但是產量比也不高,大概只有1:1,一公斤基料出一公斤菇。”
“而萃取率差不多30:1,三十公斤菇出一公斤。”
馬志濤知道比例,但是不知道水果渣的產量,缺少重要引數。
但是強娃知道啊。
一行三人又回到強娃辦公室。
馬志濤還抱著他那一罐子香菇鮮不撒手。
這可是寶貝啊。
強娃調了一下資料,好傢伙啊,別看就這麼四個多月。
食品廠已經用掉了450噸各種水果,產生水果渣55噸。
而這些水果,足足生產了三十七萬罐糖果,加上不用水果的口含糖,竟然有五十萬罐。
平均一天要賣掉四千多罐。
而這些糖果帶來的利潤,注意是利潤,超過了1500萬。
哇塞。
大饞丫頭和大饞小子們太猛了。
知道了有55噸水果渣,又聯絡了羅明海那邊,拿到了發酵資料。
水果渣要經過一定時間的發酵才可以製作菌包,這期間有機質會流失一部分,大概一成左右。
所以,四個月產出的55噸水果渣,發酵剩餘50噸,可以做成70噸菌包,產出70噸香菇。
最終萃取2.3噸香菇鮮。
2.3噸啊,看著好像挺多。
分裝成調料常用的125克包裝,不過一萬八千多份而已。
定價往高了來,五十塊錢一份,也不過九十來萬。
去掉中間一系列成本,利潤幾十萬。
要是在去年,駱一航得美死。
但是現在嘛,一個糖,一千五百萬;一個油辣子,從鄭好味那邊就七百萬;一個豌豆顛,試驗田而已,一輪三百多萬。
就連個泡腳藥包都掙了百十萬。
再看這香菇鮮,流程這麼麻煩,才幾十萬的利潤,好沒有意思啊。
那麼,該怎麼辦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