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開啟的大門進到裡面,穿過腳踏車棚,停車場,迎面出現一棟二層小樓。
米黃色的外牆,裝飾著白色石膏板。
還挺漂亮。
再進去小樓,一層是一個小劇場。
盡頭處是舞臺,掛著幕布。
舞臺下面是一排排座位,老式電影院那種連在一起的摺疊椅。
椅背上貼著編號,進門處正好是最後一個,編號是兩百。
劇院也挺新的。
駱一航問道:“這是新建的麼?”
文化館的小吳回答道:“對,14年剛建的。”
“這麼說漢調桄桄發展的不錯啊,都有新劇院了。”駱一航笑道。
小吳卻報以苦笑,“原來的劇院年久失修,96年就成了危房,到11年再也堅持不住,已經拆除了。這片地方是文化館的,分出一塊來改成了桄桄劇院。”
誤解了啊,駱一航換個話題,“現在還有演出麼?”
“有的。每週六有一場演出。”
“看的人多麼?”
“不多,好的時候能有十幾個人,一般也就七八個觀眾。”
“……”
怪不得駱一航沒聽過呢,全市只有唯一一個劇團,一週一場演出,最好的時候十幾個觀眾。
這個藝術形式已經式微的厲害了啊。
怪不得自己從來沒聽說過。
曹秘書也沒聽說過,還得專門打聽。
另外,這些問題,好像每一個都在往人家肺管子裡面戳。
駱一航有點尷尬,也就不再多問。
跟著文化館的工作人員繞過舞臺,從側面小門出去,經過一條長廊進入後院。
長廊邊上應該就是後臺了。
後院,或者說舞臺的後面,是一排平房。
一位頭髮灰白,看著得有六十多歲的老者已經等在門口迎接。